冰溪洋|艾香盈巷
艾香盈巷
作者: 冰溪洋
寅时的露水还在叶子上打滚,菜市场早被三轮车的轱辘声碾醒了。"叶把子来咯——"老农用我们这儿特有的调子吆喝着,箬叶堆在车斗里,像刚从山里薅下来的绿云,叶尖还凝着深山里的晨雾。他布满老茧的手捏着秧草,三绕两绕就系出个俏皮的蝴蝶结。电子秤绿光一闪,照见叶片上细密的虫蛀孔,像谁用针扎出的微型星空。撕叶声沙沙地漫开,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翅膀扑扇起的风里,都是箬叶的清香。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祖母也是这样,天不亮就挎着竹篮往菜市赶,说早市的叶子挂着露水,包出来的粽子才有灵气。那年她总把挑剩的碎叶攒起来,塞进我的枕头套,说能驱蚊虫、保好梦。如今想来,那枕间的艾草香,或许就是我最早记住的端午味道。
七岁的盲童跪坐在中药铺门口的小板凳上,鼻尖一耸一耸地分拣"端午十二香"。"这是艾草,凉飕飕的!"他把带着绒毛的叶片往脸颊上蹭,"这个是藿香,闻着像祖母腌的咸菜坛子!"巳时的阳光把门槛晒得发烫,支起的铜药碾"咕噜咕噜"转个不停,菖蒲根在碾槽里碎成翡翠色的沙。老板娘不再举着手机直播,只是低头用彩线穿梭,将碾好的香料裹进锦缎。艾草烟打着旋儿往上飘,在窗棂间织出半透明的纱。白发老药师慢悠悠往铜碾里添料,药香混着晨光,把整条老街都染得沉静。
未时的社区养老中心飘满粽香,蒸笼白汽在玻璃窗凝成水珠,顺着玻璃蜿蜒成河。包粽大赛正热闹,退伍老兵抖开麻绳,三两下就把粽子捆得方方正正:"当年叠军被的法子,包'坦克粽'正合适!"归国的阿姨掏出蓝紫色的蝶豆花,边煮水边念叨:"在南洋,我们就用这染粽,图个新鲜!"戴眼镜的程序员欲言又止,最终放下了卡尺,学着老先生的样子,笨拙地折起粽叶。穿唐装的老先生笑着摇头:"包粽子哪用算公式,得用心!"话音刚落,他手里的三角粽"啪嗒"散了架,逗得满屋子人笑出了眼泪。
我蹲在角落,学着祖母当年的手法折粽叶,可怎么也包不出她那种紧实的模样。恍惚间,仿佛又听见她念叨:"粽绳要绕三圈,一圈系平安,一圈系福气,一圈系着归家的心。"那时总嫌她啰嗦,如今却连这份啰嗦,也成了心底最柔软的念想。
戌时的老城墙下,艾草香混着晚风往人鼻子里钻。孩子们举着艾梗在地上拼图案,这儿一根那儿一根,倒真像把银河拆了铺在地上。退休的老教师拿着激光笔,边指星星边讲:"看,那是天枢星,老辈人端午就爱对着它许愿。"小孙子突然插话:"现在都用手机许愿啦!"爷孙俩的对话惹得大家直乐。不知哪来的流浪猫群,闻着香味凑过来,竟蹲成了条毛茸茸的"龙舟",幽绿的猫瞳在暮色里忽闪,像撒落人间的星辰。尾巴还一摇一摆,惹得孩子们追着猫喊:"加油!加油!"
日头从东街晃到西街,艾草香裹着糯米香,把整条巷子都泡得软软的。老板娘把最后一个香囊塞给盲童;程序员跟着老先生学会了裹三角粽;孩子们把艾梗拼成的银河,仔细装进玻璃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熟悉的街巷,忽然觉得,端午不只是个节,是老铜药碾磨出来的光阴,是掌心残留的粽叶清香,是每个人心里都揣着的、热乎乎的念想。当科技的光撞上艾草的烟,那些变与不变的故事,还在巷子里,一天又一天地生长。
就像祖母教我包粽子时说的,只要心里记着,传统就不会散——而这艾草的香,早就在岁月里,浸透了我们的骨血。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资深博主,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