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天涯】重庆渝中:“山城光影里的棒棒与笔杆”
在重庆渝中区大溪沟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特别。他叫李勇,是一位来自四川平昌的棒棒,在这方土地上,他用肩膀扛起生活的重量,用文字书写岁月的诗行,一晃便是二十载,从意气风发的青壮年步入两鬓染霜的暮年。
二十年前,李勇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四川平昌那个宁静的小山村来到了繁华喧嚣的重庆。初到大溪沟,他被那层层叠叠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滚滚流淌的江水震撼了。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重击。没有学历,没有技能,他只能选择成为一名棒棒,一根竹棒,两条绳索,便是他谋生的全部家当。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溪沟的石板路上,李勇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扛着那根磨得发亮的竹棒,穿梭在大街小巷。他的脚步轻快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执着。遇到顾客,他总是热情地迎上去,用那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询问需求,然后熟练地将货物绑在竹棒上,稳稳地扛在肩上。
在陡峭的山坡上,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只是咬着牙,坚持着。每一次成功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他都会露出憨厚的笑容,那笑容里,有付出后的满足,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白天,李勇是大溪沟街头忙碌的棒棒,而夜晚,他则化身为一个沉浸在文字世界里的写作者。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工作,他回到那间狭小而简陋的出租屋,简单地洗漱后,便坐在那张破旧的书桌前,打开那盏昏黄的台灯,开始了他的写作之旅。
他的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稿纸,有文学名著,也有他自己写的文章。他用一支钢笔,在稿纸上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写大溪沟的老街,那青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而温润,街边的老茶馆里弥漫着浓浓的茶香,老人们坐在那里悠闲地喝茶、聊天,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他写那些和他一样的棒棒们,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这座城市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又伟大。
李勇的写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也没有丰富的写作资源。他只能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他利用休息时间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学习写作技巧;他向那些文化人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文章多次被退稿,他也曾陷入过自我怀疑和迷茫之中。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勇在大溪沟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他的写作也有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他的文章开始在一些地方报刊上发表,虽然稿费不多,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认可。他的故事也渐渐在大溪沟传开了,人们对这个一边当棒棒一边写作的四川平昌人充满了敬意。
然而,岁月是无情的。二十载的辛勤劳作,让李勇的身体渐渐出现了问题。他的肩膀时常疼痛难忍,双腿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力。他的头发变得花白,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工作和写作,他说这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大溪沟的老街正在进行改造。那些古老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李勇站在街边,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自己在这里度过的二十载时光,那些熟悉的街道、店铺和人们都将成为过去。他拿起笔,写下了一篇关于老街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勇越来越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用更多的时间去写作。他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故事和对生活的感悟都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棒棒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艰辛和付出。
如今,李勇依然在大溪沟从事着棒棒工作。虽然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工作之余,他依然会坐在那盏昏黄的台灯下,用那支钢笔写下一篇篇动人的文章。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山城的光影里奏响,诉说着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
二十载的时光,在重庆渝中区大溪沟的土地上,李勇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奋斗史。他从一个青涩的青壮年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暮年人,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执着从未改变。他用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用文字记录了岁月的痕迹。他是大溪沟街头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是无数人心中的榜样。
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勇或许会继续在这山城的大街小巷里忙碌,继续用他的笔杆书写人生。他的故事,也将如同那滔滔不绝的江水,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