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科技创新 郑州向“新”

中原网 原创

2025-05-19 13:34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奋战二季度 拼抢上半场 

科技创新 郑州向“新”

时代的列车呼啸而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州市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那么,不妨来今日的郑州看一看——今年一季度,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呈强劲增长态势,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稳步推进,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9.9亿元,同比增长169%,占全省的44.9%,超额完成2025年一季度目标任务,实现“开门红”。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郑州日日新,又日新。

科技创新 释放澎湃动能

5月8日,山东莱州,三山岛金矿和瑞海矿业地下千米矿井内,由位于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黄金壹号”和“海岳一号”“海岳二号”矿用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铿锵掘进。中铁装备,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首倡地,如今的车间里,出口加拿大的“中铁1493号”盾构机、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的“中铁1515号”盾构机等定制产品正在有序组装。

不久前在北京,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分别以第三、第五名的成绩完成首秀。

这样的喜讯,近日尤其多。

谁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谁就将拥有新的战略资本和战略优势。近年来,郑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布局,在种质资源创新、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成长空间。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郑州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在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一辆拥有4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的宇通5G自动驾驶巴士,可实现自主超车、自主变道、自主识别红绿灯、自主进站、自动充电等功能,让车上乘客直呼过瘾。在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全部自主开发、整机零部件全部国产,有着“河南芯”的原创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应用广泛,助力我省制造业乘风破浪。

行驶中的自动驾驶公交

仰望星空,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中,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近30个系列的电连接器配套产品、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航天面窗,都派上了大用场。

数据显示,郑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在中心城市中连续位居前列;入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的全球科技产业创新集群50强,并以18.9%的科技产出率排名全球第二。

科技正在引领郑州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中原科技城 创新起高峰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唯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从诞生之初,中原科技城便锚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一流科技城”目标,稳稳扛起支撑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使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多层次、各类型的载体平台,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高能物理研究中心2个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北大、哈工大、北理工等8个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落地研发,22家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此开展创新活动,嵩山、墨子等实验室入驻后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数字经济规模超1000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原量子谷引进高层次人才8名、发表SCI论文5篇、公开发明专利20项,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正式投用,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全面开工,新签约引进重点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经过不断努力,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同类科技城中两年提升16个位次,2024年排名第15位,发展势头令人瞩目。

数字的背后,是创新成果的持续积累,是产业项目的快速崛起,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搭建起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连心桥”。

中原科技城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链,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耦合,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整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格局,加快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在域内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目前,中原科技城已集聚了各类成果转化孵化服务机构(平台)69 家,近两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23.38亿元。

与此同时,中原科技城高效发挥专业性技术转移机构和200余名技术经理人作用,通过线上宣传及线下路演等方式,推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40项,仅“龙子湖科创路演”一场活动,就推出16项高精尖成果、12个重点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加快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探索“项目筛选、项目投资、项目培育、联合发展”创新型概念验证服务模式,构建早期硬科技高质量、高效率的发现、评价、验证、转化机制。开展中试、概念验证服务,已面向社会公布13项中试服务清单,累计举办4场概念验证项目评审会,24个概念验证项目参加评审。

如今的中原科技城,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已成为自身的鲜亮底色。

强力赋能 保驾护航

以政策为科技企业赋能,为科技发展护航,郑州可谓不遗余力——

今年5月,郑州首笔“郑科贷”落地。首批合作金融机构中原科技担保联合浦发银行,为一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000万元担保贷款,实现首笔贷款发放。随后在5月15日,“郑科贷”政策金融宣讲暨银企对接系列活动(高新区站)在郑州高新区举行,进一步扩大“郑科贷”政策金融的覆盖面,促进银企之间的精准对接。

科技金融是推动郑州转型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的关键抓手,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久动力。而“郑科贷”就是我市以金融之力赋能科技创新、为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具体实践。截至2024年底,“郑科贷”业务累计为26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贷款总额达117.87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32%以内。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郑州攀高、扩面、提标,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改善人才发展环境。5月15日,一场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角的“集中毕业典礼”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这是郑州连续3年举办如此规格的集中毕业仪式,目的就是为了让“郑州爱青年、青年爱郑州”更加深入人心,努力实现广大青年在郑州“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

为企业开展“减负”行动,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管理制度,推进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强化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保障,完善安家补贴、住房保障、科技分红等激励制度……

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改革举措接连落地,人才创新潜力不断释放。

“惟进取也,故日新”。

今天的郑州,处处可以感受到“日新”的气息。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正澎湃在郑州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大地上。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张昕 刘盼盼 文 李新华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