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作风强根基 提升服务暖民心

姚辉常之字 原创

2025-05-18 16:46

基层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党员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风建设是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当前,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锻造一支作风硬、本领强、服务优的基层队伍,既是时代命题,更是民心所向。  

作风建设要祛除“官气”接“地气”。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其一言一行关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直观感受。然而,现实中少数干部仍存在“推诿扯皮混日子”“坐等群众上门”等现象,表面是态度问题,深层是宗旨意识弱化、群众立场偏移的体现。近年来,各地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作风转变,浙江从“最多跑一次”到“随时随地办”“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河南聚焦便民利企,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山东打造网络问政平台,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公众诉求有回音……这些实践表明,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打破“衙门思维”,只有根除所有“衙门习气”,拔掉各种“软硬钉子”,真正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才能让政策落实有力度,民生服务有温度。  

能力升级要练就为民“真本领”。新时代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乡村振兴、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任务艰巨,一些干部在直播带货助农时“翻车”、调解纠纷时“和稀泥”、面对舆情时“失语”,暴露出能力短板。这就要求干部既要有情怀,更要有“硬实力”。首先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让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入脑入心。其次要强化实践淬炼,在实践重不断探索,坚持以扎实的作风深入调研,以贴心的服务深入群众,让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学群众语言、解实际问题。

服务创新要答好群众“满意卷”。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复杂多样。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北京“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持续创新,进行“数智化”升级;上海开发“数字民情地图”,独居老人久未出门,系统自动预警……这些创新背后,是对群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服务理念的迭代升级。只有将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聚焦群众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党建工作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这既是对基层治理的重视,更是对基层干部的鞭策。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能力提升永远在路上。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抓不懈,在自我革命中淬炼政治品格,在实践磨砺中锻造过硬本领,以钉钉子精神纠治顽疾、补足短板,方能永葆基层队伍生机活力,稳固党的执政根基。

荥阳市贾峪镇 高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