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润童心 实践成长正当时 上街区丹江路小学开展"劳动周"主题教育活动

正观上街 原创

2025-05-17 10:50

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马淼淼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与感恩意识,近日,上街区丹江路小学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劳动周"实践活动。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分层设计,通过家庭、校园、社区三大场域联动,构建起立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感悟劳动价值。

家庭劳动小管家。低段(1-2年级)学生将课堂延伸到家庭,积极承担整理玩具、叠衣服、摆放碗筷等家务劳动。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房间与餐桌之间,用稚嫩的双手整理出整齐的空间,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播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致敬劳动者。中段(3 - 4年级)学生以环保材料为媒介,用彩纸、废旧布料等制作出精美的劳动节贺卡。从构思设计到剪裁拼贴,每一张贺卡都凝聚着学生的巧思与感恩之情。随后,学生们将贺卡亲手送给校内的保洁员、食堂阿姨等劳动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收到贺卡的劳动者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温暖的互动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在校园中传递。

机械争锋,辩劳动未来。高段(5 - 6年级)学生聚焦前沿议题,5-6年级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班级辩论赛或劳动课题研究。辩论赛场上,同学们围绕“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劳动”展开激烈交锋,从科技发展趋势到人类情感价值,多角度探讨劳动的未来走向思维的碰撞与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草药园识百草。四年级学生在校园"本草园"开展中草药养护实践,通过辨识薄荷、金银花等植物特性,学习除草、松土、浇水的田间管理。

非遗技艺传匠心。五年级走进颐苑社区非遗工坊,在传承人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麦秆画制作技艺。经过熏蒸、剖丝、熨烫等工序,普通的麦秆在孩子们手中化作灵动的熊猫抱竹图案。"麦秆画有一千多年历史,每一道褶皱都是匠心的温度。"学生小琳举着作品自豪地说。学校美术社团同步发起“劳动之美”创意画活动,用综合材料创作自然之美等充满想象的作品。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价值观的塑造。此次活动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有机结合,既传承了"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又融入了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时代命题。下阶段,学校将持续推进劳动课程建设,让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