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与我话养生——姚雪垠:跑出“过人的精力”

正观新闻·正观号 取材网络

2025-05-14 19:38

那年我前往北京出差,时为1985年1月初,经与朋友介绍,有幸拜访了著名作家姚雪垠。

著名作家姚雪垠

姚雪垠家住北京复外大街的一栋高层公寓里,我在他家的书房,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

姚雪垠于1910年10月出生在河南邓州,于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1931年因参加学运被开除,此后刻苦自学,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先后在北京、开封、武汉、重庆、上海等地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1953年迁居武汉成为专业作家。到了晚年,他又来到北京从事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

他一生创作的作品实在太多了……

当时,社会上对他更为关注的是,他正在紧张地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姚雪垠在精心写作

《李自成》共有5卷,从1957年10月动笔,历经42年才完成。这部作品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农民革命战争的规律,其情节之曲折、规模之壮阔、气势之磅礴,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浩大历史画卷,填补了五四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

《李自成》第一卷于1965年出版,初版的30万册被抢购一空,很快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当姚雪垠正在创作《李自成》第二卷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有人将其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要将他一棍子打死。就在这时候,毛主席做出重要批示,要“对他严加保护,让他把书写完”。

他继续埋头创作《李自成》第二卷时,后来又受到“四人帮”严重干扰。毛主席又做出重要批示,“同意他写李自成二卷、三卷至五卷”,又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1976年,《李自成》第二卷几经周折与广大读者见面,成为文坛十分引人瞩目的事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我于1985年1月初见到姚雪垠时,他正用全部的精力,紧张地进行《李自成》后几卷的创作。

图画中的李自成

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为了保证完成这一创作任务,他采取了“半夜起床工作,凌晨外出跑步”的工作方式。

每天午夜2时半,他就起床开始写作;至凌晨5时半,他就走出家门,沿着复外大街进行长跑。此刻,离上班时间还早,复外大街的车辆、行人稀稀疏疏,显得分外宁静……他在大街旁边的一排排高大树木下,甩开双腿不停地向西边的方向跑去,一口气跑到玉渊潭公园,并不去欣赏那里的景色,立刻又顺着原来的路线跑回来。

回到家中,他的身体冒着热气,于是马上脱掉上衣,用湿毛巾将上身一遍遍擦洗干净。然后,他吃罢早点,紧接着又开始了写作 。

姚雪垠(右三)在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大会上

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他自然能够坚持跑步;而到了难熬的盛夏和严冬,他也不会停止跑步。

姚雪垠文学馆

三伏天的清晨,太阳早早升起,撒下灼热的光芒,他在大街上刚跑几步就大汗淋漓,待到跑完全程,浑身的汗水浸透短裤和背心;三九天的清晨,夜色笼罩大地,干冷的天气冻得星星直眨眼,他照例在大街上跑步,身体不仅没有寒意,还渗出细密的汗珠。

姚雪垠的长跑,促进了他的身体健康,让他有着“过人的精力”,以致工作起来始终精神饱满,不见一丝倦意。他的年轻助手于汝杰生有感触地说:“姚老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有这样的状态,真是世上少见!”

姚雪垠文学生涯70年图片展

由此,姚雪垠在1999年4月——89岁高龄辞世之际,终于完成了《李自成》5卷这一巨著的创作,这是文坛的奇迹!

作者:贾长华

编辑:李腾轩

统筹:李丽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