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里“挖人才” 家门口前“育先锋”
记者 景静
二七区五里堡街道河医社区地处老城核心区,辖区面积0.186平方公里,汇聚三甲医院、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公共单位,近年来创新设立“医教文卫”专属网格7个,覆盖辖区重点单位,探索出立体化“党建+人才”培育新路径,让基层治理焕发勃勃生机。
社区构建“三维发现”机制,以“社区党委+专属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联动体系为抓手,从网格日常巡查发现、单位组织推荐、活动实践检验三个维度挖掘人才。退休医生张老师正是在网格巡查中被发现中医专长,如今已成为社区暖心医站的“明星讲师”。通过与辖区医院、学校签订《人才共育协议》,建立“需求+资源”双清单,第四中学团支部与社区年轻团员全年开展10余场联建共建活动,为挖掘和培育人才搭建起互动桥梁。目前,已累计挖掘医疗骨干、青年学者等专业人才20余名。
为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河医社区搭建起多元培育平台。组建由6名退休老党员构成的“银发智囊团”,与年轻干部结对,开展老带新实训。在原附属小学书记的带教下,社区90后干部不仅提升了工作能力,还带动退休老干部开展红歌会、赛书法等主题活动。同时,社区还将捆扎电线、小区绿化、疏通管网等民生项目转化为项目攻坚练兵场,9名居民骨干在实战中成长,物业公司电工赵师傅由此成为社区“红色物业”技术顾问。此外,依托“社区人才成长营”微信群打造的数字赋能云课堂,定期推送党建实务、矛盾调解等微课程,居民还能随时预约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专业服务,实现学习与服务的无缝衔接。
在留住人才方面,河医社区畅通多元渠道。设置政策宣讲员、民情观察员等8类公益岗位,吸引42名居民人才持证上岗。医院护士长兼任社区急救培训导师,已累计培训居民300余人次。社区推行“服务积分制”,人才可凭积分可兑换雷锋超市、子女寒托班等福利;通过每月评选优秀微网格长等方式给予荣誉激励,退休教师司道明因参与社区服务表现突出获评区级“最美志愿者”,“二宝哥”义剪服务队领队王宗泽的事迹更获得多家媒体报道,让人才既有物质收获,更有精神满足。
从人才挖掘、培育到留存,河医社区以专属网格为依托,持续深化“党建+人才”机制改革,成功将家门口的“田秀才”转化为基层治理生力军,走出一条中小型社区人才培育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