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激活力 智慧融合创未来—淮河路小学开展数字化学程项目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校园视点 原创

2025-05-14 10:39

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教育的未来,学校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单元。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 ,2025年5月13日,开展数字化学程项目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英语学科王益雯老师执教《Unit 5 Whose dog is it?A Let's talk 》一课,以观察图片情境导入,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将“Let's try”设计为听力连线题实现即时学情反馈,运用跟读评分功能精准分析语音语调。此外,王老师通过情境化填空练习巩固句式,以“图片情境+数字技术+精准评价”模式,构建“听力输入—语音内化—表达输出”的学习闭环,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与语言学习的互动性、实效性。

语文学科曹意心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以"跟着高手学观察"为主线,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发布"文本解码"与"生活迁移"双任务。学生通过平板标注、批注功能分析文本,运用虚拟绘图模块具象化理解爬山虎脚的特征。在实践环节,学生完成观察小练笔后,通过移动端上传作品,利用AI写作分析引擎获得多维度智能评价与个性化反馈,并参考优秀案例改进创作。课堂全程数据自动沉淀,形成观察能力成长图谱,助力精准教学。

数学学科张荣霞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瓶子的容积》。本节课的难点是基于“体积不变性”,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了节约用水的生活情境,通过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进阶,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演示突破重难点;其次通过数字化平台大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困惑和疑难,给予个性化指导破解学生迷思。实现每个学生借助移动终端动手操作,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科学学科金鑫老师执教《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以电路暗盒探究为核心,通过“检测记录—协同推测—深度分析”三环节探究。课堂中,金老师通过即时推送记录表和推测图,实现实验数据可视化与思维过程具象化,引导学生在互动研讨中提炼电路连接规律;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实时评价功能,以巩固与拓展题型为载体,精准诊断学习效果,动态优化教学策略。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有效促进科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本次课例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搭建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淮河路小学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技术赋能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让课堂焕发新质光彩,让教师在实践中实现专业跃升,让学生在探索中厚植核心素养。

责编|张伟

图片|邵景昊

文稿|李玲

推送|李聪

审核|袁蔚林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