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不良贷款增至850亿元
撰稿|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HK: 01658、SH: 601658),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与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一员,其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的相继发布,这些报告是窥探邮储银行未来战略布局与发展走向的关键窗口。
2024年,中国经济在“修复性增长”与“结构性调整”的交织中前行,银行业亦面临净息差收窄、风险暴露加速的考验。作为国有大行中零售特色鲜明的“普惠旗舰”,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兼具定力与张力,充满“逆势韧性”。
然而,由于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在两份报告发布当天A股和港股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跌降,2025年一季度的营收、净利双降更是让人们注意到在2024年数字增长背后,邮储银行所面对的业务结构困境和资产质量隐忧,亦勾勒出这家银行在复杂环境中的真实图景。
一、规模扩张与盈利困局并存
2024年,邮储银行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中,保持了规模扩张的稳健步伐,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成绩可圈可点。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17.0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64%;负债总额16.0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69%。贷款总额达8.91万亿元,增速9.3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自邮储银行2024年度报告
同时,邮储银行的贷款投放也体现了身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担当和责任,持续在普惠金融和涉农贷款领域发力。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占贷款总额25.7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占比18.29%,居国有大行前列。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科技金融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赛道。2024年,邮储银行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专业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服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超过30%,融资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0%。
只是,邮储银行的规模扩张未能带来利润高增。2024年,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87.75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利息净收入贡献2861.23亿元,同比增长1.53%;非息收入为626.52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净利润867.16亿元,同比增长0.34%。
同时,反映邮储银行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滑降。其中,净利息收益率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的双双下滑进一步折射出邮储银行的资产扩张未能带来收益的同步提升,该行的资产使用效率在显著降低。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从2023年末的2.01%收缩至1.87%;净利差1.85%,较2023年末减少0.14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由2023年末的0.58%降至0.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84%,较2023年末减少1.01个百分点。
截自邮储银行2024年度报告
邮储银行规模高速扩张与盈利增速乏力这一矛盾现象背后原因复杂,其中,最直观的原因在于净利息收益率收窄背后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剪刀差”。负债端定期存款占比攀升推高成本,资产端在高流动性比例下的低效资产配置以及贷款收益率下滑与其形成双重挤压。
2024年,邮储银行的总生息资产利息收入5082.43亿元,较2023年增加1.99%;总付息负债的利息支出2221.20亿元,较2023年增加2.58%。不难发现,这与资产端收益增速形成“剪刀差”。
其中,在负债端,邮储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下降,高成本定期存款主导负债结构。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27.26%,较2023年末减少2.57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72.88%,较2023年末增加2.71个百分点。
资产端,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速远低于贷款增速,贷款收益率和投资收益率同步减少,这进一步弱化了该行的资产定价能力。截至2024年末,该行贷款的平均收益率3.78%,较2023年末减少0.35个百分点;投资的平均收益率3.06%,较2023年末减少0.16个百分点。
而盈利结构的恶化又加剧了邮储银行成本和收益的“剪刀差”,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处于低位,利息收入增长依赖规模扩张,这种业务结构不平衡促使邮储银行的盈利增长不得不依赖规模驱动。
2024年,邮储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36.52亿元,同比增加3.2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52.82亿元,同比减少10.51%;其他非利息净收入373.70亿元,同比增加15.15%。而在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中,仅有投资收益实现增长。
截自2024年度报告
2024年,在邮储银行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中,实现投资收益317.15亿元,同比增长30.89%;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1.12亿元,同比减少29.08%,汇兑收益亏损3.74亿元,同比亏损缺口扩大69.52%;其他业务收入9.17亿元,同比减少18.63%。
2024年,邮储银行的投资收益在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84.87%,这使得邮储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依赖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又让邮储银行盈利结构的脆弱性加剧,这种模式难以支撑邮储银行的长期盈利。
2025年4月29日,邮储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邮储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出现“双降”,实现营业收入893.63亿元,同比减少0.07%;实现净利润253.62亿元,同比减少2.29%。
二、资产质量承压与资本困局
尽管邮政银行在2024年保持了贷款的高增速,但远低于贷款增速的利息净收入增速反映出该行的资产扩张未能充分转化为收益提升,这与其贷款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定价能力较弱有关。
2024年,在邮储银行的贷款分布中,公司贷款占比提升但收益率下滑。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公司贷款占比增至40.94%,较2023年末增加1.49个百分点;但平均收益率却从2023年末的3.62%降至3.47%,反映出该行的高风险客户可能未获得足够风险溢价。
这也加大了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03.1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28.59亿元;不良贷款率0.90%,较2023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1056.91亿元,较2023年末激增42.77%,占比升至1.19%。
截自邮储银行2024年度报告
2025年一季度结束,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进一步恶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852.9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9.75亿元;不良贷款率0.91%,较2024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而在贷款的五级分类中,邮储银行的正常类贷款占比减少,关注类和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同时,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的迁徙率也居于高位。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正常类贷款余额8.73万亿元,占比98.15%,较2023年末减少0.34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843.28亿元,占比0.95%,较2023年末增加0.27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余额233.68亿元,占比0.26%,较2023年末增加0.06个百分点;损失类贷款余额390.13亿元,占比0.44%,较2023年末增加0.08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次级类贷款迁徙率飙升至70.42%,较2023年末增加19.43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迁徙率70.79%,虽然较2023年末减少1.8个百分点,但依然处高位,不容小觑。
邮储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其贷款的风险集中程度过高。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余额5.98万亿元,占比增至67.08%,但其收益率则由2023年末的4.24%降至3.86%,表明邮储银行的长期项目风险有所上升但定价调整却略显滞后,容易导致违约风险积聚。
截自邮储银行2024年度报告
此外,邮储银行的个人贷款风险向高收益领域倾斜,但收益未同步提升,折射邮储银行在零售贷款风险方面存在定价失效的可能。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个人小额贷款占比由2023年末的31.14%提升至32.22%,但其收益率却由2023年末的4.78%下降至4.23%,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占比从2023年末的11.65%增至12.86%,但此类贷款的收益率从2023年末的4.78%降至4.23%。
虽然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由2023年末的52.30%下降至49.93%,但由于该行企业贷款中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导致房地产业相关风险仍能通过企业端传导,从而使该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的收缩所产生的风险缓释有限。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3085.90亿元,占比从2023年末的7.87%增至8.46%。多重消耗下,邮储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超过核心一级资本增速,从而加大了该行的资本补充压力,而资本缓冲空间的收窄也限制了邮储银行的风险处置能力。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5.26%,核心一级资本增速5.6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6%,一级资本充足率11.89%,资本充足率14.44%,均低于行业平均。
对此,邮储银行在2025年进行了积极地资本补充,2025年2月,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0亿元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但到2025年一季度末,其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1%,一级资本充足率10.86%,资本充足率13.34%。后续,邮储银行还将通过定向增发股票来进一步补充资本。
截自邮储银行2024年度报告
邮储银行于2025年3月30日召开董事会、于2025年4月17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为1300亿元。
巨大的盈利压力下,邮储银行的分红占比也在逐年压降。邮储银行2024 年全年派发现金股利为每10股2.61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总额约259.41亿元(含税),占2024年净利润29.91%,较2023年的29.95%减少0.04个百分点。
在2025年3月31日,邮储银行发布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其中提到,在未来三年,邮储银行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
不知在新任董事长的领导下,分红比例会否有所提升。2025年2月,邮储银行发布新董事长郑国雨的任职公告,此次任命距离邮储银行上任董事长辞任已过去将近3年,期间一直由行长刘建军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远超监管要求的6个月期限。
郑国雨,曾任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山西省分行行长,四川省分行行长,中国银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金融从业经验丰富。
同时,虽然董事长新任,但在邮储银行现任高管中却不乏老将。副行长姚红自2006年任职至今已有19年,监事长陈跃军自2013年上任,至今已任职12年,董事会秘书、联席公司秘书杜春野自2017年上任,至今已任职8年,并在2020年兼任该行副行长职务。
邮储银行在2024年与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是其在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中经营发展的一个缩影,既稳中有进又不乏挑战。而在新的掌舵人上任后,依然需要面对邮储银行的规模增长与盈利质量的博弈,能否实现共赢,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