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防患未“燃”护青绿

快阅视界 原创

2025-05-12 20:50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6.5万公顷林地如绿色绸带蜿蜒起伏,39.2%的森林覆盖率赋予这片土地勃勃生机,却也使其成为森林防火的“前沿阵地”。面对当前持续干旱的高火险形势,营山县构建起宣传教育、科技赋能、演练排查“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将绿色防线越筑越牢。

强化宣教 全民共织防火网

“焚烧秸秆、乱扔烟头等行为看似微小,但一旦引发山火,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日前,营山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干警前往回龙镇开展森林防火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普法宣讲、以案释法、互动咨询等形式,全面提升群众防火意识,织密森林安全防护网。

宣传摊位上,防火安全手册、防火漫画宣传单等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读本整齐摆放,过往群众纷纷驻足。干警们结合公益诉讼职能,重点讲解破坏生态环境的法律后果,并通过近年因农事用火不当引发火灾的典型案例,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引导群众摒弃侥幸心理,树牢“火源不入山”的安全理念。

“以前上山干活习惯带包烟,烟头随手弹。现在知道这习惯有多危险!”村民刘大爷坦言,自己以后要改掉上山抽烟的习惯,还要主动监督邻居,“打火机都放在家里,绝不让火种进山。”

营山县还将森林防火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采用“走出去宣传”与“迎进来参观”双管齐下的模式,通过观看警示片、知识科普、有奖竞答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一棵树需要十年长成,一场火只需几分钟毁灭”的道理。2025年春季开学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30余场,覆盖师生9万人次。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斌表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森林防灭火宣传氛围,这是我们宣教工作的核心逻辑。”

要想让防火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必须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可体验,真正形成全民防火护林的浓厚氛围。为让防火意识深入人心,营山县打出“组合拳”:充分利用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宣传月契机,深入开展“七进”活动,组织25万余人次观看警示片、宣传片,开展乡镇巡回宣讲30余次,出动摩托宣传小分队2000余次,推送提示短信200万余条,发放防火资料15万余份,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防火员的浓厚氛围。

科技赋能 构建智慧防火体系

“太蓬山景福寺内检测到异常,请立即核实!”5月7日上午10点,营山县太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服务中心值班室内,红外热感系统显示某区域检测到烟雾。值班人员迅速调度勘查,10分钟后,巡护队员抵达现场,确认是游客烧香导致的误报。这场虚惊,展现了营山县“科技防火”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套系统犹如林区的“千里眼”,通过红外热感技术,能够精准捕捉林区热点、烟点,为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强化了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能力。

“您已进入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位于营山县望龙湖镇古佛村境内的罗家山国有林场,棵棵松柏直耸云天,一走进林区,感应到人员进山的森林防火视频语音宣传杆便“苏醒”过来,提醒入林人员注意防灭火安全。

笔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森林防火视频语音宣传杆全县共有55套,采用红外感应技术,搭载感应探头,他们像哨兵一样矗立在林区山脊、路口等地,只要有人员或车辆出现在感应范围内,系统便会自动播放森林防火警示语音,提醒人们禁止携带火源进山入林,禁止吸烟、烧纸烧香等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野外用火行为。

“嗡嗡——”一阵轰鸣打破山间寂静,一架搭载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从太蓬山主峰腾空而起,操控员李拥谏紧盯操作屏幕,指尖在操控屏上快速滑动:“这架无人机续航40分钟,能覆盖5平方公里区域,搭载热成像镜头和高音喇叭,既能360度扫描火点,又能喊话提醒游客,巡护效率较人力提升5倍。”他向笔者展示飞行轨迹图,只见红色线条覆盖了传统巡山的盲区——陡峭的悬崖和深谷。

此外,全县575名生态护林员穿上红背心、戴上红袖章、提上小喇叭,每天利用APP开展在线巡护,逢人必问、逢烟必管、逢火必查,共同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确保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扑灭。

演练排查 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报告!铁顶村山坡发现明火,火势正在蔓延!”日前,在小桥镇森林防灭火演练现场,警报声划破天际,村级应急广播立即响起:“全体村民注意,后山发生火情,请无关人员迅速撤离!”

此次演练模拟火情点位因高温干燥天气引发枯枝自燃,火势迅速蔓延。巡护员发现火情后,立即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上报村指挥部。5分钟内,由村干部、民兵、护林员等20人组成的村级扑火队携带风力灭火机等装备抵达火场,开辟隔离带并控制外围火势。镇消防中队接警后迅速增援,出动高压水泵车、无人机等设备,通过“以水灭火”与“机械扑打”结合的方式压制火头。经过30分钟协同作战,明火被完全扑灭,余火清理组随即跟进排查隐患,确保火场无复燃可能。

在演练观摩区,60多岁村民张大爷看得目不转睛,当消防员邀请他体验灭火器时,他有些紧张地接过设备:“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这还是第一次接触。”在消防员指导下,他握住把手按下开关,白色粉末瞬间覆盖模拟火盆:“学会这招,以后遇到小火星也能自己处理了。”

“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村均已至少完成一次森林防灭火演练。”营山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陈力介绍,营山县已构建“县级专业队+乡镇半专业队+村义务队”三级应急体系,依托县消防大队和8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建立了一支县级扑火队,依托乡镇(街道)应急队建立了28支乡镇(街道)半专业扑火队,依托村(社区)应急分队建立了348支村义务扑火队,并为乡镇(街道)配备风力灭火机、接力水泵、隔离带开辟车等扑救装备,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同时,全县各乡镇每月进行2次森林火灾隐患排查,今年共排查森林火灾隐患157处,已整改完成;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出11处并整改,整改率达100%。

从高空俯瞰营山大地,山脉蜿蜒、万木葱茏,山风掠过,片片森林发出沙沙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上守护者的轻声回应。从田间地头的普法宣讲到云端之上的智能监测,从校园课堂的“小手拉大手”到演练现场的“实战出精兵”,营山正以科技之智、全民之力、实战之效,书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答卷。(彭传桁)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