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中心路街道 颐苑社区:非遗润童心 传承指尖上的千年技艺

正观上街 原创

2025-05-12 17:54

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王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艺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根,近日,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丹江路小学开展"非遗润童心 文化共传承"主题活动,非遗麦秆画传承人魏俊防老师现场教学,丹江路小学学生亲手制作《墨竹熊猫》麦秆画,在指尖艺术中感悟匠心之美,共绘文化传承新图景。

魏俊防老师讲述麦秆画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些普通的小麦秸秆,经过熏、蒸、漂、染等12道工序,就能变成永不褪色的艺术品。这些作品都是用麦秆制作而成的......"学子们近距离细细欣赏展柜上、墙上的《松龄鹤寿》《喜上眉梢》等麦秆画经典作品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五年级学生张晓发现:"原来麦秆的天然纹路就是最好的画笔,松树的针叶、喜鹊的绒毛都能用不同颜色的秸秆剪贴出来。"

实践环节中,社区志愿者为每位学生发放特制工具包。魏俊防老师分解示范《墨竹熊猫》制作技法:"竹叶要用青绿色麦秆斜切出锋锐感,熊猫眼圈需挑选深褐色秸秆逐层叠加。"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将染色的麦秆剪成0.2毫米细丝,用镊子精心拼贴。社区工作人员穿梭指导,协助处理烫烙定型等复杂工序。经过两小时创作,一幅幅的作品跃然板上,憨态可掬的熊猫在麦秆竹林中栩栩如生。丹江路小学美术教师全程参与后感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理解了‘匠人须守方寸心’的文化内涵。”颐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非遗传承校社共建计划”的重要一环,后续将组织“小小文化传承人”认证活动,并计划将学生作品制成文创礼品,用于社区文化交流。

"我要把这幅画送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告诉他麦秆也能变成艺术品!"捧着作品的留守儿童小李兴奋地说。丹江路小学校长邢建敏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发非遗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育更多"小小文化传承者"。

颐苑社区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搭建非遗传承平台,以传统文化赋能社区教育,构建"校社联动 代际共传"的文化生态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