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背后的隐痛:同程旅行深陷服务与金融泥潭
在旅游业蓬勃复苏的浪潮中,同程旅行(00780.HK)以一份看似光鲜的2024年全年财报,向市场展示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天眼查App显示,公司全年营收高达173.4亿元,同比增长45.8%,经调整净利润也达到了27.9亿元,同比增长26.7%。然而,在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同程旅行却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暗流,时刻威胁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上,同程旅行的投诉量高达61227条,近30天内的投诉量也有2642条之多。这些投诉中,不乏欺诈、霸王条款、退票难、退票贵等严重问题。例如,有消费者表示,今年2月22日在平台上购买了3月2日由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机票,支付价格为815元,后经川航App查询该机票的实际含税总价仅为710元,该名消费者向同程旅行提出了退一赔三的诉求,目前该投诉显示为“已完成”状态,但具体处理过程并未公布。
除了平台价格与机票实际价格不一致,同程旅行还曾将用户机票“偷梁换柱”。去年10月份,飞行博主“这不过分啊”在短视频平台曝光了这一行为,该名博主表示其在同程旅行购买国际机票是时,遭遇到现金机票被换成里程机票的经历,后续在博主投诉且未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同程旅行还将机票的后台信息修改。
这些投诉不仅反映了同程旅行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暴露了公司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严重缺失。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诉量,同程旅行似乎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反而让这些问题持续发酵,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服务信誉和品牌形象。
在退改签政策上,同程旅行更是被消费者诟病为“霸王条款”。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同程旅行平台购买机票后,因各种原因需要退改签时,往往面临高额的手续费甚至无法退改签的困境。例如,山西运城的消费者高先生提前4个多月退票,却被扣除了近万元的费用,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尽管同程旅行最终全额退还了机票款,但这一事件无疑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
退改签政策的苛刻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暴露了同程旅行在运营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公司似乎忽视了消费者的长期需求和忠诚度培养,这种做法无疑是在透支公司的未来。
除了交通票务和住宿预定业务外,同程旅行的“其他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快速增长,营收达到了23亿元,同比增长了近36%。然而,对于这一业务的具体内容,同程旅行在财报中却含糊其辞,仅提到了“线上度假业务”。财报中对于增速最快、收入占比也并不低的“其他业务”惜字如金,或因为广告服务中涉及的助贷内容。
在同程旅行的App和小程序中,“借钱”被放在首页的显著位置,其不但提供消费贷款,也提供车抵贷、房抵贷等大额抵押贷服务。其中抵押贷款的被授权方为上海智立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股权穿透可得知,该公司为eLong,Inc.的全资孙公司,而eLong,Inc.则是同程旅行控股股东苏州龙悦天程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同程旅行的金融服务业务不仅存在高利贷、套路贷等违规行为,还涉及捆绑销售、泄露隐私等严重问题。例如,同程旅行消费贷业务“同程易融”的借款方为多家资方,这些资方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量高达数万条,投诉内容大多与高利贷、暴力催收、泄露隐私有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给同程旅行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同程旅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的隐蔽操作。尽管公司曾在央视3·15晚会上因高利贷、套路贷等问题被曝光,但并未彻底放弃这一业务,反而将其隐藏得更加隐蔽。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玩火自焚,一旦问题再次爆发,同程旅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同程旅行在追求增长的道路上,似乎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在繁荣的表象下,公司隐藏着诸多不规范和潜在风险。面对用户投诉如潮、退改签政策苛刻、金融服务藏猫腻等问题,同程旅行必须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同程旅行的繁荣景象恐将只是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