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组精细策划 让科学教育“触手可及”——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开展“馆校结合”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教育政策,推动校内外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5月8日上午,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七年级全体师生和科学教师前往郑州市科技馆新馆(常西湖馆区),开展“馆校结合”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深度看展”“梦幻剧场”“科学工作室”“4D影院”四大主题展厅的沉浸式体验,以及实施“项目轮转”的精细分组模式,师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在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
深度看展,解锁前沿科技。学生们分别走进纸间数学展厅,跟随讲解员一起用纸折叠成陀螺,感受折纸的艺术魅力和空间的变换魔力,发现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用。在“追光之旅”展厅,学生们通过“认识光的传播”、“驾驭光的路径”、“探索光的本质”、“运用光的新知”四个分主题参观,了解光学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观看光的反射现象,制作潜望镜。走进电磁奥秘展厅,利用展厅的互动项目,帮助理解抽象科学概念,带领孩子们走进绚烂的物理世界。
梦幻剧场,光影中的科学奥秘。走进梦幻剧场,震撼的全息投影技术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大屏幕上,关于地震的视频通过沉浸式全息影像徐徐展开,逼真的画面仿佛将大家带到了地震现场。同时,科普专家还为同学们讲解了在1000公里地下深处,板块运动引发地震的原理。
在互动环节,每当辅导员老师提出科学问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积极参与互动。在这里,同学们感受了科学与艺术交融之美,体会到科学的神奇魅力,也激发了对科学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探索热情。
科学工作室,动手实践悟真知。同学们分批进入了科学工作室的不同场馆。在地球科学室,讲解员为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课程——“摇晃的实验室:地球的愤怒开关”。细致讲解了地震波种类、地震带来的危害以及地震来临时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随后,讲解员展示出房屋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房屋结构,并进行“利用橡皮泥和小木棒等材料进行加固和装饰房屋”活动。同学们分组进行搭建并依次检测小组的“房屋”的牢固性。在魅力科学课堂,讲解员给同学们分发化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视频展示常见的化石类型,化石的形成过程,简单模拟压痕化石的形成过程。
4D影院,沉浸震撼体验。戴上特效眼镜,沉浸式体验电影《史前历险》,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旅。4D特效技术的加持,让这场冒险更具真实感,呼啸而过的狂风、淅淅沥沥的雨滴、轰隆作响的雷鸣,还有模拟撞击的震动特效、逼真的水雾喷洒,将电影中的每个惊险瞬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真实体验。
本次“馆校结合”郑州科技馆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操作、观影体验、互动实践不同形式展现科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魅力,让科学教育“走出课本”。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将继续联动社会资源,构建“课堂+实践+创新”的科学教育体系,让更多学生心怀热爱、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