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在“重整”中缓步前行,未来何在仍待解答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5-09 13:12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2025年一季报显示,康美药业正在经历一场充满挑战与转机的复苏之路。尽管在广药集团支持下成功“摘帽”,并连续三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但在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战略清晰度等方面,仍显乏力。

资产负债结构趋于稳定,现金流压力仍存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康美药业总资产为137.14亿元,同比下降3.46%;总负债为64.96亿元,同比下降8.71%,资产负债率为47.37%,结构上趋于稳健。但公司货币资金仅为8.94亿元,应收账款达24.15亿元,存货达25.12亿元,显示出营运资金占用较高。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2024年全年为-4.28亿元,同比进一步恶化。康美药业解释为客户回款周期延长、贴现增加及税费支出上升等原因所致。然而,从应收账款与存货水平来看,公司资金周转效率亟待提升。

营收保持增长,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2024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1.89亿元,同比增长6.47%。这是公司连续第三年营收正增长,表明其市场渠道与产品销售正在恢复。然而,从利润层面看却喜忧参半:归母净利润仅为857万元,同比下降91.64%;扣非净利润亏损5.33亿元,虽较上年减少2.2亿元,但已是连续四年为负。

不仅如此,公司主要产品线毛利率全线下滑。尤其是保健食品和食品类产品,毛利率下降高达17.7%。这显示出康美在降本增效战略下,仍未有效遏制成本压力或实现品牌溢价。

战略布局全面,核心竞争力模糊

康美药业提出“12355”战略发展规划,围绕中药饮片与医疗康养两大主线,覆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医药物流、零售、电商等多个环节,试图构建全产业链运营格局。

但战略虽全,竞争力不强。在中药饮片领域,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压缩盈利空间;在医疗服务与OTC渠道,公司与化学药巨头及成熟连锁药企相比,尚无明确差异化优势。此外,曾因财务造假声誉受损,公司在品牌恢复与市场渗透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

重整出“血”,广药加持或为关键推力

自2021年破产重整以来,康美药业在广药集团主导下完成债务重组,恢复正常经营秩序,并于2024年摘掉“ST”帽子,市值一度回升至300亿元。这一过程中,广药提供的资源、渠道及资金支持无疑为康美的“复活”提供了支撑。

但回归市场后,公司能否独立“造血”,还需市场验证。尤其是在同类企业众多、政策压力加剧的行业背景下,康美亟需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型与护城河。

未来展望:从“恢复性增长”走向“实质性突破”尚需时日

2025年,康美药业若要实现真正转型突破,需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现金流与营运效率:优化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升运营质量;二是厘清产品与渠道定位:在中药主业上突出特色,探索差异化的OTC与医疗结合路径;

三是重塑品牌与市场信任:加强合规与信息披露,稳固投资者信心,打造“康美2.0”品牌形象。

作为曾经的明星药企,康美药业如今虽已走出至暗时刻,但距离“康复”仍有很长的路。重整之“血”,广药之“扶”,能否真正换来内在质变,而非表面业绩修复?康美药业需要的不仅是增长,更是明确方向与重建价值的勇气。

康美药业能否“满血归来”,还需看其能否跨越“情怀复苏”的阶段,迈向“实质转型”的新阶段。是止步于广药加持的复苏,还是成为一个脱胎换骨的现代中药企业?答案,还在路上。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