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福延圆梦行动 原创

2025-05-09 00:23

暮色里的山寺,檐角铜铃轻响,仿佛是岁月的低语。僧人提着竹篮,将斋饭分给山脚下贫苦的人家,而后悄然离去,身影融入渐浓的夜色,不留下一丝痕迹。这般景象,恰似古训“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如一盏明灯,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探寻生命的真谛与人性的光辉。

施惠勿念,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内心慈悲与智慧的自然流露。如同春雨滋润大地,无声无息,不求回报。春雨不会因为滋养了花朵,就要求花朵时刻铭记它的恩情,也不会因为润泽了禾苗,就期待禾苗给予什么回馈。真正的善举,应如春风拂过湖面,只留下轻柔的涟漪,而不留下任何索取的印记。

曾经听闻,有位富商一生行善无数,建学堂、修桥梁、济贫困,却从不宣扬自己的善举。临终前,他的子女整理遗物时,才从一本旧日记中知晓父亲默默做过的诸多善事。他在日记中写道:“善若求报,便失了纯粹;德若图名,便少了真诚。”这寥寥数语,道尽了施惠的真谛。当我们在给予时,若总想着收获赞誉、回报,善意便会被功利的枷锁束缚,失去原有的纯净与力量。只有放下对回报的执念,我们才能在施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让善意如潺潺溪流,自然流淌。

而受恩莫忘,则是一份深沉的感恩与铭记,是对他人善意的珍视与回应。每一份恩情,无论大小,都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心田。若我们懂得感恩,以真诚之心铭记他人的帮助,这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不仅能为自己遮风挡雨,也能为他人带来阴凉。

古代有个书生,家境贫寒,幸得一位乡绅资助,才得以进京赶考。书生高中后,并未忘记乡绅的恩情,不仅时常探望,还在当地兴办义学,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他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回报,不仅是对恩人的感恩,更是对善良的传承。”受恩莫忘,不是简单的物质回馈,而是将这份恩情化作前行的动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让善的力量生生不息。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既是施惠者,也是受惠者。施惠时,放下功利之心,以纯粹的善意温暖他人;受惠时,心怀感恩之情,让这份温暖在心中扎根生长。如此,我们便能在给予与接受之间,找到心灵的平衡,领悟生命的智慧。

当晨钟暮鼓再次响起,山间的云雾缓缓散去,“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箴言,依然回荡在天地之间,如同永恒的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感恩,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文/李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