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深港相聚的我们
时间过的真快,入学仿佛是昨天的事,转眼就到了毕业季,每当想起即将毕业,我心便有些戚戚然,从理论上讲,我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年已半百,还像少女一样多愁善感,很不应该!年轻人不愿毕业分别,或许同学中有自己暗留的小情愫,尚未得以铺展,我的戚戚然有何道理?为我的学费这么快就用完了伤心可不可以?我实在太喜欢上学了,喜欢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我不知道的事,喜欢观察其他同学的行为模式,探寻他们的思维逻辑体系,修正我的思维体系。
旅途乌龙
郑州,这个我工作生活、驾车横穿感觉很大的城市,放在国际上,就没那么大了,郑州每周前往香港的航班只有四个班次,和我往返香港的时间总是不契合,但乘高铁去香港很方便,所以我大多选择乘坐高铁前去香港,每日有两趟列车经停郑州东站直达香港西九龙,其中G79始发北京,中午12:20经停郑州,晚上五点多到达香港,这是我最喜欢的车次,但是这趟列车的车票非常不好买,往往是一放票购票系统就显示没有票了。所以每次开课前夕,都需安排行政人员盯着购票系统刷票,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不是三连座的中间座即可,常常要到出发前一天,才能订到票,我已习惯这种看似冒险,实则无虞的出行。这一次,行政和往常一样,定好车票,把车票信息截图发我,我看是7车厢18D,我按车票截图显示的信息上了车,刚把行李安置好,上来一个小姑娘,说我的座位是她的。我很惊讶,难道铁路部门会出现这种乌龙事件吗?我把车票截图给她看,她把她的订票信息出示给我看,果然也是7车厢18D,短暂的焦急后,我很快平静,我对小姑娘说:“不用着急,如果真的是铁路部门一座两卖,我们俩就发财了。我们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1+10的索赔,而且他们会给我俩再安置个座位的。”我对我们的大铁路是很有信心的。我不仅对大铁路有信心,我对世界比对我自己都有信心,这就是笃信法律的人的思维习惯。但转念一想,铁路部门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会不会是行政定票时付钱未成功呢?我给行政打电话让她查找车票出岔子原因,原来她今早起床时又刷了一次订票软件,发现出了一个靠窗座位票,在15车厢,她就把车票调整到了15车厢靠窗的座位上了,她认为铁路部门会有短信通知我,就没有特别提醒我。显然铁路部门没有错,我已经收到短信了,但没点开看。我已习惯行政细无巨细的提醒,一次不提醒,就出错,可见,惯性依赖很要命!
7车厢和15车厢并不相通,列车已经启动,我怎么过去?我要站到下一站吗?距下一站武汉站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7号车厢的乘务员是个容颜绮丽的女孩,很少见到这么漂亮的列车服务员,连空姐也少有这么漂亮的,她为我找了个座位,三人中间座,我购票必避的座位,现在于我已属天赐了。她反复交代我下一站从8号车下车,9号车上车,不可下车在月台上走到15号车厢,因为,不等我跑到15号车厢,车门就会关闭。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周边的小气候。乘务员的举手之劳化解了我可能站两个小时的困境,虽然帮我找座位不是她的职责。如果不是她反复地叮咛我需从9号车厢上车,我可能会贸然在月台上奔向15车厢,如果那样,我可能会被落在武汉站,因为我听从了她的建议,从8号车厢下,9号车厢上,我在车内走到11车厢时,车已经启动。
我终于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顿了下来,这个座位实在好,可以满窗看风景,看着车窗外美丽的风景,意识到批评行政调座位是愚蠢的,因为她实在太替我着想,想尽最大可能让我的旅途更舒服一些,只是忽略了我可能不会看12306通知短信,错在她吗?当然不在,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讲理,常常是制造错误的昏庸者将错误归责于无辜者,我痛恨那样的昏庸者,一不小心,自己也昏庸了。赶紧给行政发微信,告诉她新座位的好,谢谢她的尽责。
车窗外的风景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是一个独行侠,习惯且喜欢独来独往,而一踏上去往学校的旅程,我仿佛像变了一个人,开始想着呼朋引伴,像儿时总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相约去学校一样。以过往经验,这趟车往往会有我们的同学,我就在群里发了乘车信息,看有谁和我一起在G79上,很快,德梅同学微信告诉我,她和我在同一趟车上,而且和我车厢相邻。下车后我们俩可结伴出关,结伴去学校。
如果我独自从西九龙下高铁,我只能打出租车去学校,因为我不会叫网约车,或者说我叫了车,却说不清楚上车地点,尤其在西九龙高铁站,司机等候的地方,我总找不到,只能到出租车上客区坐出租车。西九龙高铁站,有一趟直达我们学校的公交车,但我总是找不到上车的地方,香港的公共交通很便宜,但的士很贵,从西九龙高铁站到学校,坐公交只需8元,而打的士就需要200元左右;刚来香港上学时,因为我的手机没有下载UNBER,叫不了网约车,后来有同学说高德地图也可以叫车,我欣喜若狂,学会了用高德地图附带的小程序在香港叫车,但是叫车的时候,常把上、下车地方定位错,因为,香港的街道真的太拥挤了。所以坐出租车仍是我在香港出行首选,但香港出租车中的大多数,都是又破又旧的老汽车,且出租车师傅的年龄都很老,满口香港话,交流困难,在香港坐出租,体验感真的很差。
德梅同学早早地叫了网约车,我跟在德梅的身后,灵魂悄然飘出躯壳在高铁站上空游荡,我看见我的躯壳跟着德梅上了等候在高铁站大门口的商务车,看见我笑着跟德梅聊天;看见许许多多的人在匆忙穿行,据佛家言,得道高僧入定时可见自己,我偶然可见自己,但少在佛家所说的清静地,多在繁闹之地,在繁闹之地抽出自己的灵魂,看世人热闹是我一大喜好,但前提是繁闹之地是安稳之地,跟在德梅身后的我是安稳的。
这次入境香港,香港方取消了对所有旅客的边检,只保留了抽检,大大缩短了出关的时间,是我在两会前的呼吁有了回响吗?
深水静流的水到底有多深?
三月的学习模块,我们有两门选修课,一门必修课,其中一门选修课是宋志平教授的《企业发展与战略》宋志平教授每年只给我们学校上一次课,他的课非常难选上,我从入学的时候就希望能申请选修他的课,直到今年即将毕业才选上了他的课。为什么选他的课?因为他是真正的实业家。他曾是北京新型建材的董事长、中国国药的董事长、中国建材集团的董事长,他曾把两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带进了世界500强,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能力?关键是这两个企业所在的行业没有任何垄断性,是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业。成年人上学,学习理论知识是一方面,如何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取得成功是更需要学习的;而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企业家的授课,对于我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我们和宋教授的合影
宋教授年近70岁,课堂上讲他的企业曾经出现的困境,讲他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讲他带领企业前进时候的思想论和方法论,他用平静的语调娓娓道来,听他课如沐春风里,他的话语像一湾静流的水,你能感觉到水是那么的深,但它又是流动的,但仿佛让你感受不到它是在流动的,但是你知道它是流动的,且流动速度是那么的快,但水的表面是又是那么的平静上,两天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脑袋像被水洗了一遍,整个人的精神和灵魂都神清气爽了许多。
轻盈的翅膀有多轻?
我的第二门选修课是与目前大热的人工智能有关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该课程介绍最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运用,给我们上课的是年轻的王大维教授,王教授自称是一个另类的教授,最初学艺术专业,后来改学计算机,改学人工智能,所以他丰富的学业背景,为他更深刻的理解和懂得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课程让我明白真正未来人类的优势在于开阔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记忆,记忆,我们人类永远比不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给我们人类可以带来知识,但能否给人类带来智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人工智能得出结论靠概率总结,只能对过去负责,而未来,靠预判,那是人类独有的。而且,现在已经有实验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在一本正经地提供错误信息,原因是什么?人工智能抓取的信息源受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保证人工智能获取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呢?
王教授和选修他课的同学们
人工智能是人类前行的翅膀,绝不是大脑,如何让这个翅膀轻盈飞翔,而不是成为人类的负重,这考验着我们人类的智慧。
资本市场的工具和伦理
给我们讲授资本市场投融资工具的是孟静茹教授,孟静茹教授讲起如何使用各种金融工具配置财富的时候,神采飞扬,很像是一个元帅在调动将士去出征,她对她的将士信心满满。在她看来,金融市场上所有工具的使用都有内在规律可循,或者说只要掌握了某些规律和原则,在金融市场上的获利是必然的,且风险是可控的。听她课的时候,我的思绪飞到了很远,想起我亏的已经不敢看的股票、基金;想起了我的那些期待我为他们维权、而我却找不到维权通道和法律依据的客户,现在我的手里有很多可以说是天量级的,私募基金的投资客户,他们的钱投资到私募基金,前几年挣了些钱,从2021年开始,所有找到我寻求法律救助的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均面临投资被巨大亏损的情形,有些私募基金公司直接以项目投资回收困难为由拒绝偿付。我认真研究了那些基金合同,希望能够维护到基金投资人的利益,但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投资人只能被动接受亏损的命运。例如,某基金公司在基金招募书上、招募合同里面都明确写明募集的资金将投资到A公司,A公司是一家拥有经营某地有线电视特许经营权的公司,私募基金募集金额是8,000万,私募基金公司提供了和A公司的投资合同及转款到A公司的转款凭证,即私募基金公司确实把募集来的资金投入到了这家A公司,依据现行法律,视为基金公司履行了符合基金募集合同约定的义务;即使投资亏损,基金投资人若主张基金公司承担投资亏损的法律责任,现有的判例均不予以支持。那么A公司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在基金公司投资A公司前,A公司5,000万注册资本全部是认缴,两个股东实际投资到A公司的资金为零,A公司是一个空壳公司,这家基金公司竟然把投资空壳公司作为投资标的公司?基金公司将募集来的资金投入到A公司以后,A公司原来的两位股东均退出股东身份,基金公司成了这家A公司的全资股东,原先的两个股东仅仅是认缴注册了A公司,便通过转让股权溢价获利500万退出A公司;私募资金进入A公司后,A公司并没有开展任何实质经营活动,A公司只是把钱又转给了另外一家第三方公司,根据我们调查,A公司的资金系被拿出去高利转借给第三方,而第三方又因为经济原因投资失败,无力偿还,现在A公司名下没有任何资产,那么依据现有私募基金的相关法律,私募基金公司只要按照投资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具体到本案例,所谓的履行义务就是将募集的资金投资到A公司,就属于履行合同完毕,对投资失败造成投资人的损失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我认为现行法律规定对私募基金投资人是不公平的,是绝对保护了私募基金机构,不仅保护了私募基金机构合法利益,更是保护了私募基金机构的不正当利益。
孟教授和我们班的同学们合影
前几天接了一个电话咨询,自称是做金融中介的,刚刚帮人中介完成了一笔借款,佣金高达千万元,他咨询我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一次性高额收益的所得税率,我好奇他从哪里协调来的大额资金,如果是银行贷款,会不会涉及利用影响力受贿或高利转贷罪,我一般不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法律咨询,因为咨询者往往只寻求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而对于其他潜在的可能危险因素是看不见的,而我又是个认真的人,往往会问一些看似与咨询的问题无关的问题,以判断是否有当事者没有意识到的风险,而咨询者对于我问他所问的问题以外的问题,往往又不愿意告诉我,这个咨询者是朋友推荐的,对我信任,坦然告诉我协调来的资金来源于私募基金,我条件反射地想到了A公司的最初认缴5000万、而实缴为零却通过转让股权获取溢价500万的俩股东,我猜他们注册A公司的目的,并不是经营,而是为私募基金注入造的壳,至于所谓的专属经营权,纯属虚假,但我如何用证据证明我的猜测呢?
诚信是民商事法律的根基,作为私募基金机构,对募集来的资金投资应当负有审慎注意的义务,而这种拿着募集资金注入一家空壳公司,没有进行任何经营,又转借给他人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诚信义务,亦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名基金,实借贷)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定,戴个基金的帽子,却不需要承担责任,这肯定是不对的,但如何纠正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我们很多现行的商业规则是不合理的,或者说现行的商业规则偏向有利于大机构,而对于广大弱小者很不公平,这样的规则,也是法律人构建的,只是,是那些因利益原因站在资本立场上的法律人构建的。真正优良的法律,应该倾向保护弱小者。共同富裕,或许应当从在商业行为中对弱者的公平保护开始,而不是放纵资本对普通民众的倾轧,而最终导致普通民众与资本的对立。社会发展需要资本的力量,但也要清醒地认识资本逐利的本质,对企业家,妖魔化或圣人化都是愚蠢的,最好的办法是与普通民众对等的法治化。
我们现行很多商业规则都有巨大的修正空间,而提出好的修正建议的前提是了解行业运营的一般规律和行业秘密。而作为法律人的我如果不知晓那些秘密——他们侵害合同相对方的可能性通道,就不可能提出有效可行的修改规则的法律建议,我需要了解经济运行的类型规律,哪些是经济运营主体需要注意的合理义务;哪些是经营者尽到合理义务也无法避免的风险,这是我一个法律人选择读商学院的原因。
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商事参与主体的过错法律责任体系,构建一套公平的责任评判规则,平等地保护每个商事活动的参与者,考验着立法者的智慧,立法不是法学家坐在办公室能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需要调研收集各方的矛盾及诉求,从中求出最大公约数,而且这个公约数,随着客观商业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法律需要随着现实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只是,即使法学家们求得最大公约数,该最大公约数能否成为商业运行评判规则,还取决于各方利益主体——即得利益者的顽强与后来者的的呼吁和抗争。
回归到这个案例,如果说A 公司从事合同约定的正常经营活动即运营某地有线电视业务,即使A公司经营亏损了,作为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应当承担投资风险;但现实是A公司并不是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资金只是到过A公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法律不追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责任,是严重不公平的,但私募基金机构是要继续维护这套不公平规则的,而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只有打破这规则,才有可能实现维权。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规则公平,不公平的行业规则,是行业发展的毒瘤。如果私募基金管理者都向A公司这样做,最终私募基金市场会被私募机构杀死的,当然不仅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公募也一样。
听孟教授信心满满地介绍那些金融工具的使用规则,我想,或许是可行的,只是,普通的投资者是难以掌控并运用这些投资工具的,最好的办法是交给专业投资机构,比如各种基金,但如何制约他们不把投资者投到他们机构的款项做为任意宰割的羔羊呢?这是个大问题!
当然,规则不公的问题不仅仅在基金领域,一些拥有话语权的平台经济对广大弱势群体的掠夺也存在法律空白区,比如一些电商平台,当初靠假冒伪劣商品占领市场,普通消费者维权困难;进而收割在平台上开店的小商家,通过合同限定他们只能“唯一”选,即不允许商家在两家以上平台开店,最后,还是法律说话,人民法院通过判决确认这类合同无效;还有一些速递行业,通过剥夺速递员的劳动者权利获得扩张,这也是网络交易战胜实体店的原因之一,如果在所有的商事行为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都能得到平等的保护,是不可能形成某种商业模式大规模取代另一种商业模式的。只有所有的商事活动参与者的利益都得到平等保护,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但现实,往往是掌握优势地位的经营者——背后都是资本在说话,利用法律的滞后性在损害弱势群体利益道路上狂奔,法律总是后知后觉,当立法者想矫正时,常常面临很多困难。所以,如何用法律扬资本之长,避资本之短是法律人所向往的崇高职责。
突破重重困难华丽绽放的欢乐聚
根据历届惯例,在入学一周年的时候,各班都会举办一个年度庆,我们班的年度庆一直没有办,决定今年三月举行一个春茗会以弥补,关于春茗会举办地的选择,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以涛同学为代表的同学们认为,既然办,就要搞一个高大上的,如果在香港搞一个有气势的聚会出来,花费太大,放在深圳比较合适,同样的花费,放在香港气势会小很多;而我是坚决反对在深圳搞的,我认为,聚会的要义是聚,以参与者众为首要目标,我们在香港上课,再回到深圳参加聚会很不现实;但班委经民主表决后,仍决定在深圳办聚会,而表决的前提是:聚会当天只有十多个同学在香港上课,预计需要从香港过境深圳参加年会的同学占比较少。开课前夕,我突然获知晚会当天即21号,我们班有四十多位同学在香港上课,这四十多位同学如何去深圳?如果按正常五点半下课再去深圳,是否太晚?我为在香港上课的同学是否能参加晚会而焦虑,如果晚会只有不到一半同学参加,那还叫班级年会吗?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决定年会在深圳举办,年会筹备重担就落在了深圳地主涛同学的肩上,涛是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的人,美妆是他核心产业,产品销售网络主要是在日本,涛一心要把年会办成高大上的,要成为同学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相比较于他而言,我就是一个土包子,不知他心中的年会的模样,只能默默祝福,期待年会华丽地绽放!
20、21号两天是王大维教授的人工智能课,因为是选修课,多个班级在一起上课,教室里有一百多人,按照王大维教授的教学安排,20号全天、 21号上午授课,21号下午各个学习小组汇报作业,他在20号上午开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布置下来了,坐在课堂的我听着大维教授的教学安排,心里升起了一丝希望:我们班的同学或许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提前离开课堂,如果跟王大维教授协商好,让我们班的同学先汇报作业,我们就有提前离开的可能性,因为剩下的时间是其他组同学汇报作业,我们全程听了老师的授课,只是没听其他同学的作业汇报,冒犯老师的风险系数相对低了许多,但这需要得到学校的允许,学校会允许吗?
20号晚上,我们年级在圣约翰学院举行高桌晚宴。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圣约翰学院高桌晚宴,晚宴现场很像哈利波特魔法学院餐厅,高桌晚宴是源自英国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学院制度的传统活动,其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的学术与宗教仪式。香港大学作为受英国教育体系影响的学府,其住宿学院圣约翰学院继承了这一传统。
高桌晚宴
高桌晚宴最初是学院师生共同进餐的正式场合,高桌(高于普通餐桌的席位)专为院长、教授、荣誉嘉宾而设,象征学术权威与师生等级制度,但现代已逐渐演变为平等交流的学术社交活动。圣约翰学院自成立以来(1972年作为宿舍,2012年正式成为港大附属学院),便将高桌晚宴作为学院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了下来,旨在传承学术传统、促进师生互动及跨学科交流。圣约翰学院的高桌晚宴保留了古典仪式感,同时融入现代大学的开放氛围,主要特点如下:晚宴通常在学院礼堂或宴会厅举行,长桌排列,中央设“高桌”(略高于其他餐桌),供院长、教授、特邀嘉宾就座;参与者需着正装(如西装、礼服),部分场合要求佩戴学院袍; 有严格的入场仪式,嘉宾与高桌成员列队入场,全体起立致意;晚宴首先由院长或主持人致开幕词;然后是学术演讲或分享,由高桌嘉宾(如学者、校友、社会领袖)发表简短演讲,主题涵盖学术、文化或社会议题;宴席系正式三道菜西餐(前菜、主菜、甜品),搭配葡萄酒;席间禁止使用手机,强调面对面交流;学生可通过晚宴与教授、行业领袖深入交流,拓展视野; 通过仪式感强化学生对学院归属感与学术身份的认同。
我们班同学与高桌嘉宾合影
我们的鹏哥沈院长在高桌上就坐,晚宴结束,他被同学们拉着拍照,我得以有机会征求他的意见,希望获得他的支持,他说:“你别问我,通过班主任和授课老师沟通,如果授课老师允许,我假装不知道。”我如同拿到特赦令,欣喜若狂。第二天一早,就和班主任李老师商量,请他代我们班向王大维教授请假,善解人意的王大维教授同意了我们的请求。
下午的作业汇报,先从我们班的各小组开始,我们班的最后一个小组代表欧文同学做完小组作业汇报以后,我接过了欧文同学的话筒,先向大维教授鞠了个躬,感谢他同意我们班同学提前离开;又向仍在课堂上继续学习的其他班同学鞠了一躬,感谢他们原谅我们不听他们的小组作业汇报,就提前离开。说完这些,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离开了教室,涛安排的大巴车早已等在了教室的楼下,当我最后一个登上大巴车,看大巴车基本满员时,我的内心很欢乐,每个同学都能参加年会,是我内心最大的期盼,因为,我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拥有同样的班级欢乐。
同学们晚宴前的交流
我们到达晚会现场的时候已经晚上六点多,但天色仍然很明亮,正是黄昏时分,晚会现场设在大海边的一个巨大的草坪上,草坪上散放着桌椅板凳,供同学们晚会前的休闲聊天。
会场入场处设置了签名墙,会场西边临海建有大舞台,舞台下面摆的是长桌,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晚宴以长桌宴席和自助餐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场景让我产生了很不真实的梦幻感。
作者在签到墙签名
晚会是欢乐的,虽然原定的两位女主持均因故不能到场主持,但平时从不穿裙子的韵韵同学,奋勇借件晚礼服,拿起话筒闪亮登场,我差点没认出来那个长裙摇曳魅力四射的主持人是韵韵;平时总是穿着肥胖漏洞的牛仔裤,从不化妆的鑫同学,画了个粉面妆,拿起话筒勇敢救场!
晚会主持人闪亮登场
我们的文艺健将李远终于迎来了他的主场,他是晚会的总导演、主持、歌手、赞助商;正青春的远是一家大型建筑企业的二代董事长,热爱唱歌,我曾问他,如果让他在唱歌和做建筑企业董事长之间做选择,他更希望做什么,他没回答我。他唱歌的水平已达专业音乐人的水准,如果没有一个必需接班的董事长位置等着他,他依靠音乐或许也可以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二代,是许多普通人羡慕的,但二代,也有逃不掉的责任。
平时不爱说话的立奇同学,拿起话筒竟妙语连珠,还有多少同学的优点仍在深藏还不曾显露呢?我还不了解他们,而毕业却已在眼前。
唱歌的远和扮粉丝的明升、友转
晚会上,每个同学都是观众,也都是演员,远在舞台上又跳又唱时,文浩、德梅、友转、明升拿着手机假扮粉丝追星和明星合影,我确信这是没经过排演的临时动议,但如此丝滑,天衣无缝。
当弈萱、燕媚、明升、欧文同学演唱改了词的《同桌的你》,屏幕上显示出同学们课堂上的照片,我的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周宇演唱了他自作曲,林同学作词的我们的班歌《千里之约》、我也奉献了跑调且四十多年没唱过的一段黄梅戏!我为什么唱这一段黄梅戏呢?因为当初在全班征集节目时,同学们报名不积极,我担心晚会冷场,便不顾唱本属我缺陷的一部分积极献丑,事后证明,我的唱纯属画蛇添足,我自我安慰:态度可嘉。
周同学演唱我们的班歌
晚会收到了来自同学们的大量赞助,远同学赞助了他的私人歌舞团队还有三部最新苹果手机做奖品;春凯同学赞助了自己公司生产的五台美的挂烫一体机做奖品,晓晶赞助助听器做为奖品、卫兵同学赞助了晚会全部用酒,友转同学赞助了自家公司生产的九牧花洒、良栋、小立、弈萱、明升、涛、亮、艳、强赞助每位同学一份伴手礼……受邀参加我们晚会的邻班的强班长,也送我们每位同学一份礼物,
李煦主任为我们抽奖
奖品礼物丰厚,每位同学都满载而归!
弈萱同学在小红书开了晚会直播,收到了最高一笔2万元来自我们班一位女同学的匿名打赏,打赏祝福语是希望我们班越来越好,我很好奇,向萱求证是谁,萱拒绝透露,只说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酒量好的女同学,她是谁呢?我想我猜到了。同学近两年,对有些同学的行为模式,也大概有个预判;我到达晚会现场时,发现每位同学的名签都已经在桌子上摆好,而离舞台最远的桌子上摆的是宝城同学的名签,我猜名签是提前到的宝城同学帮忙摆的,事后,我知道我猜对了。
北大的晓宇老师、诗昆老师专程从北京赶到深圳参加我们的晚会,诗昆老师因出发的晚,到达晚会现场时晚会已接近尾声;港大的李煦主任、王大维教授、班主任李老师、何老师五点半下课后,在纯青同学的陪同下从香港往晚会现场赶,因周末堵车,到达晚会现场已经九点多了,还好,港大校友部的佳欢老师、北大晓宇老师全程见证了我们的晚会。
我们的大合影
晚会进行到深夜结束,我们乘大巴返回学校时,已是凌晨一点。这对于我而言,实在是太晚,但那晚我含笑入眠。
今晚,我坐在电脑前完成这篇文字最后一段的初稿,时间显示是凌晨一点十二分。和晚会相聚整整一个月,是一个小轮回吗?
作者:邱梅
编辑:李腾轩
统筹:李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