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赴港IPO:光环之下,隐忧几何?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5-08 09:34

原标题: 曹操出行赴港IPO:光环之下,隐忧几何?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备案通知书,正式批准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作为吉利控股集团孵化的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这一里程碑式进展背后,是吉利系出行平台长达十年的战略布局,然而,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却藏着三年半累计超78亿元的净亏损,以及资产负债率224%、短期债务54.41亿元的财务重压,其上市之路恰似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充满挑战。

辉煌表象下的财务隐忧

曹操出行自2015年成立以来,历经多轮融资,B轮投前估值达17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操出行在83个城市运营,构建起覆盖网约车、顺风车、企业用车的多元服务矩阵,2023年总交易额(GTV)达122亿元,市场份额4.79%,稳居行业前三。

然而,亮丽的市场表现未能掩盖曹操出行的财务困境。招股书显示,2021 - 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和106.68亿元,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61.6亿元,同比增长24.7%,呈现出营收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和7.78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77.43亿元 。尽管亏损幅度有所收窄,2023年经调整亏损率从2021年的42.0%降至9.1%,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1%,但盈利之路依旧漫长。

从成本结构来看,曹操出行采用“公车公营 + 认证司机”的B2C模式,虽在服务质量上建立起差异化优势,却也带来了高企的固定成本。2021 - 2023年,公司销售成本分别为88.99亿元、79.70亿元和100.52亿元,占收入比例高达124.4%、104.4%和94.2%,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仍占收入93%。其中,司机收入及补贴是最大支出,经调整占出行服务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84.2%下跌到2023年的79.1%及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78.3% 。此外,车辆购置、折旧及车服成本进一步加剧财务压力。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操出行在29个城市运营超过3.3万辆定制车车队,包括枫叶80V和曹操60,尽管背靠吉利集团,定制车每公里总成本(TCO)较行业低32% - 40%,但大规模车队扩张仍需巨额资本投入。

营销开支的持续攀升也给曹操出行带来了较大压力。2021 - 2023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从5.06亿元增至8.3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19亿元,占收入比例维持在7.1% - 8.4% 。招股书解释称这与公司进军32个新城市有关,但业内人士指出,网约车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新市场开拓的短期高成本可能进一步拖累盈利。

聚合平台依赖的双刃剑

为缓解获客成本压力,曹操出行近年来大幅增加对聚合平台的依赖。2021年,聚合平台订单交易总额(GTV)占比为43.8%,2023年增至73.2%,2024年上半年更是激增至82.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为30%) 。这一策略显著降低了获客成本,2021 - 2023年,总获客成本占GTV的比例从23.6%降至18.1% 。

然而,高依赖度也带来了诸多风险。2021 - 2023年,公司支付给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从2.77亿元增至6.67亿元,且佣金比率逐年上升(2021年7.1%,2024年上半年7.4%) 。更令人担忧的是采购集中度,2023年超90%的聚合平台服务来自三大供应商(集团A、集团G、集团B) 。招股书也承认,若聚合平台行业整合,曹操出行可能因议价能力不足面临不利条款 。

业内专家分析,聚合平台虽能短期降低成本,但长期来看,公司难以沉淀自有用户,平台属性弱化,核心竞争力受损。聚合模式下,曹操出行更像是一个服务供应商,而非独立平台,不利于培养品牌价值和用户粘性。一旦聚合平台调整合作策略,曹操出行的业务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威胁。

合规与运营的双重挑战

在递交IPO招股书之际,曹操出行还面临着合规合法方面的严峻问题。天眼查App显示,仅2025年4月30日当天,曹操出行运营主体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就被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罚款10万元,行政处罚总数达696条,处罚总金额达678.37万元 。多起处罚事由均指向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服务的驾驶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 。曹操出行在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平台上的部分车辆及司机尚未取得必要的运输证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截至2024年10月,曹操出行592346辆活跃车辆中,有50942辆活跃车辆尚未取得运输证,占比达8.60%;而在590583名活跃司机中,有65555名活跃司机尚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占比达11.1% 。

此外,曹操出行还夹在消费者和司机中间,收到不少投诉。从2022 - 2024年间,曹操出行平台发生的司机与用户纠纷总数(以乘客投诉量计)分别为94.19万宗、91.19万宗和97.99万宗 。黑猫投诉App上检索“曹操出行”,显示投诉量达10676条,近30条投诉量亦有402条之多 。司机对曹操出行的投诉亦有不少,且投诉多集中在不认可平台处罚、多次封号等问题上,曹操出行司机的平均每小时收入却从2023年的36.1元降至2024年的35.7元,司机的不满情绪被激发出来,平均月司机的留存率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从2022 - 2024年,平均月司机留存率分别为68.9%、74.7%和70.8% 。

未来破局之路在何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曹操出行并非毫无优势。背靠吉利集团,曹操出行在定制车和供应链整合上具备独特优势。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定制车订单占GTV的26.4%,较2023年的20.1%显著提升 。吉利的规模经济和供应链能力使定制车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公司在高端出行市场提供了竞争力。此外,公司计划于2025年推出Robotaxi服务,2026年向公众开放 ,若能成功落地,有望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曹操出行未来需在多个方面发力以实现破局。在成本控制上,要进一步优化运营流程,降低司机和车辆相关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在用户沉淀方面,需减少对聚合平台的依赖,加强自有平台建设,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粘性;在技术创新上,加快Robotaxi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竞争力;在合规管理上,加大力度解决车辆和司机的合规问题,避免行政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曹操出行港股IPO的获批标志着其迈出关键一步,但连年巨亏、高成本模式、聚合平台依赖和高负债率构成其上市路上的“拦路虎” 。作为李书福“汽车帝国”的重要一环,曹操出行的IPO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折射出中国车企从制造向智能出行转型的宏大图景 。未来,曹操出行能否成功破解盈利困局、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跻身前列,仍需时间检验,市场将持续关注。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