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科技账上的钱还能撑多久?

酒管财经 原创

2025-05-08 09:34

相较于何时能够盈利,云迹科技现在最为迫切需要搞清楚的是,自己账上的钱,还能撑多长时间。

这不是危言耸听。

云迹科技做到了酒店场景机器人的绝对头部地位,但并没有完全实现自我造血。此前8轮融资获得12亿元资金,最后一笔钱停留在2021年底。

在过去三年,云迹科技的营收总和只有5.5亿元,亏损却达8亿元。持续入不敷出的状态,让云迹科技流动负债总额高达20亿元,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31亿元。

按照过往云迹科技的花钱速度,这点钱可能很难支撑云迹再花一年。

所以,这是云迹需要迫切上市融资的原因,也是云迹必须跳出酒店场景,讲好更大营收基本盘故事的原因。

结合其他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上市之后不一定能立马扭亏,但至少募资所得,可以实打实地让企业再踏实发展很长一段时间。

01

云迹科技“烧”了多少钱?

当人形机器人穿着东北花大褂,频繁出现在各个开业典礼上,它们的使用场景似乎又增加了许多。

只是,相较于这些热闹的表象之外,亏损、烧钱依然是我国机器人赛道的底色。

云迹科技深耕酒店场景,覆盖超3万家酒店,占据该场景12.2%的份额。在去年,该公司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峰值突破36000台,机器人智能体全年累计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

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随即完成天使轮融资。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该公司分别至少完成一轮融资。直到2021年12月,5.8亿的D轮融资进入之后。云迹科技共获得8轮融资,合计12亿元。

《酒管财经》注意到,大部分服务机器人都遵循了类似的发展路径:相差无几的成立时间,数量不等的融资对象和融资金额。甚至,就连相关融资戛然而止的时间,都非常的接近。

这些机器人品牌分别占据一个或若干个使用场景,前期烧钱做研发和市场开拓,试图“以时间换空间”。只是,即便它们来到了细分场景的头部位置,但其依然面临着烧钱、内卷以及资本退潮的冷峻现实。

具体到云迹科技身上,营收从2022年的1.6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45亿元。但这三年,公司净亏损超8亿元。唯一值得庆贺的是,云迹科技营收在增长,但是净利润亏损幅度在减少。

▊ 云迹科技招股书

以2024年为例,公司收入为2.45亿元,销售成本为1.38亿元,研发开支为5738万元,行政开支为5612万元。

不过,如果仔细分析2024年的经营数据,我们就可以发现:

云迹科技正在通过降低研发开支(占比由2023年的47.8%降至2024年的23.4%)、增加销售费用(由2023年的5679万元增至2024年的5818万元)的策略去占领市场。

这种阶段性的“重营销轻研发”趋势,或可能削弱云迹科技的长期竞争力。同时,在去年底,云迹科技CTO林小俊离职创业,对公司技术支撑或另有影响。

另外,云迹科技还打起了“价格战”,以期占领更多市场。

其二代产品“格格”系列,平均售价由2022年的2.68w降至2024年的2.09w。YJ-万物工具仓模块平均售价由2022年的1.41w降至2024年的0.96w。

当一个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的行业,进入“销售为王”、大打价格战阶段,其成长空间还有多大,的确令人深思。

最为关键的是,机器人行业在2022年遭遇资本退潮之后,很多品牌鲜有融资进来。对于云迹科技来说,三年多未获融资,自己家的“余粮”也不多了。

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的现金储备仅为1.05亿元,为近三年最为捉襟见肘的一年。

截至2025年1月31日,云迹科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1亿元,仍低于2023年的整体水准。

要知道,在2024年,云迹科技的“三费”开支(研发、销售及营销、行政)为1.72亿元,2023年、2022年的花费更高一些,分别为1.83亿元、2.78亿元。

即便云迹科技在2024年“紧衣缩食”,但是其“余粮”依然很难匹配公司整体花销水准。

02

上市能不能解决问题?

当下云迹科技最为迫切的事有两件:现金流和盈利。

在《酒管财经》看来,现金流是当下,盈利是未来。《酒管财经》长期看好机器人赛道的发展前景,头部企业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放在时代的潮流中,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问题成为先驱,倒在了盈利前夜。

对于云迹科技来说,要想解决现金流问题,最为高效的手段就是融资或上市。

这也是云迹科技在港股刚刚推出18C规则(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迫不及待”地登陆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很多企业上市是为了锦上添花,而云迹科技则可通过上市募资所得,获得“续命式”的资金注入。

除此之外,对于云迹科技来说,上市或为其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

云迹科技的流动负债总额高达20.22亿元,其中赎回负债达18.81亿元。根据招股说明书信息,赎回负债实质是上市前的对赌协议,若成功上市将自动转为权益,对现金流并不构成实质压力。

根据协议要求,云迹科技如果上市申请被拒绝或者18个月后依旧未能成功上市,将会触发赎回权。

所以,留给云迹科技上市的窗口期,已经不长了。

而对于盈利问题,结合其他机器人赛道的案例,上市或许承担不了如此使命。

比如,“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2024年营收增长超两成至13亿元,但同期亏损11.6亿元。而在上一年,该公司亏损12.65亿元。

“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在2024年实现营收为3.74亿元,净亏损达9540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03亿元。

▊ 越疆机器人

正在筹划上市的仓储机器人赛道的极智嘉科技,在2021-2024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93亿元、15.25亿元、21.76亿元、7.76亿元,而同期亏损却分别是10.50亿元、15.67亿元、11.26亿元、5.50亿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近43亿元。

不难看出,部分机器人企业尽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却陷入“营收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

相比之下,云迹科技的营收体量更小,其成长之路或许更长。该公司在招股书也提到,“我们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或在未来保持盈利能力。”

所以,对于云迹科技来说,上市这一步,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却是当下最为迫切的动作。

《酒管财经》注意到,原本各个细分赛道的机器人龙头企业,正在相互向对方的根据地渗透。

云迹科技原本深耕酒店赛道,目前正在朝医院等场景延伸。不过,当下只有100多家医院的开发步伐,还需加快节奏。

与此同时,其大本营同样遭遇竞争对手的侵扰。并且,袭扰对象来者不善。

比如,主做餐饮场景的擎朗智能,已经先后与东呈集团、华住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温德姆集团等酒管集团合作。“餐饮+酒店”的双场景服务架构初步成型。

《酒管财经》认为,机器人赛道的资本进程还会延续,而关于它们的盈利探索、场景落地等探讨,依然会持续进行。云迹科技能否持续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还有待观察。

END.

统筹 | 劳殿        编辑 | 阿渲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酒管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