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接连“撤退”,华安基金深陷多事之秋

闻基期舞 原创

2025-05-07 14:26

近日,随着接连几则公告批量发出,宣告着华安基金旗下又一老将清仓式卸任。而这已经是一个半月内华安基金旗下离任的第二位老将。随着李欣的卸任,继任者们无疑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近期市场上再度传出了关于华安基金被整合的最新消息,业绩下滑、老将离任,目前的华安基金可谓正处多事之秋。

接连7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 华安基金又一老将清仓式卸任

4月30日,随着接连7则公告的发出,宣告着华安基金旗下老将李欣清仓式卸任。履历显示,李欣拥有1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于2012年加入华安基金。截至目前,李欣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223.05%,在管基金最差任期回报-20.26%。

从规模上来看,李欣目前在管基金总规模80.16亿元,在华安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排名第四,因此此次李欣的批量卸任,对华安基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一方面,虽华安基金一直在推进“去明星化”战略,减少对个人的依赖。但作为华安基金资深老将之一,李欣也不可避免的积累了一定的个人品牌效应,因此此次卸任后或将导致部分追随者的赎回,从而影响华安基金的主动权益板块规模。

另一方面,继任者实力的不足,也或将华安基金产品一定的影响。此次卸任后,李欣在管产品将分别交由朱才敏、桑翔宇、马丁、栾超、熊哲颖、金拓和刘畅畅7位基金经理管理,其中朱才敏、马丁为共管变为独管,其余5人则为新增。从履历上来看,上述5人中虽不乏从业多年的行业老人,但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规模较小、业绩较差等问题。以管理规模较大的刘畅畅和桑翔宇为例,刘畅畅在管的8只产品中有6只任职回报仍为负数,桑翔宇在管4只产品中2只任职回报为负,都与李欣的业绩相差甚远。

另外部分基金经理还面临着规模暴增的问题亟待解决。以金拓和熊哲颖为例,在接任李欣卸任产品后,两人的管理规模将分别由1亿左右暴涨至20多亿和15亿左右。而短期内规模的暴增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往往会为基金经理带来投资决策、精力分配、投资策略执行及业绩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规模暴增后若业绩未达预期,基金经理将面临投资者信任危机与赎回压力。

年初至今多名老将离任 传华安基金将被并入海富通基金

事实上,李欣此次的离任已是华安基金旗下近一个半月内第二位清仓的老将。就在不久前,华安基金也曾一连发布多则公告,宣布了旗下固收一姐、管理规模近3000亿的基金经理孙丽娜的离职。

与此同时,目前的华安基金正值合并风波中,因此上述两位老将的离任或不排除在公司内部将变之际提前寻找出路。具体来看,继4月11日国泰海通证券合并重组完成后,旗下的基金公司就一直备受关注。根据“一参一控”政策,国泰海通证券旗下的基金和资管公司需合并以解决牌照冗余问题。

对此,此前市场上一直传闻海富通基金因规模较小将被华安基金合并。不过就在近期,市场上再度流传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因海富通基金持有社保年金牌照,而社保年金牌照名称不得随意变更,因此华安基金这家成立老十家基金或将成为历史,并入海富通基金。

而一旦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管理规模将达8575亿元,接近行业头部水平,同时因两家公司侧重点有所差异,海富通以固收业务见长,华安则以权益投资为核心,也可以共享资源,实现资源上的互补。

不过,两家的合并也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从经营情况来看,华安基金已连续两年实现下滑,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净利润9.35亿元和9.1亿元,分别下滑9.32%和2.66%;而海富通基金方面则已连续两年半出现下滑,2022年-2024年上半年的两年半时间,分别实现净利润4.57亿元、4.17亿元和1.34亿元,同比下滑13.77%、8.75%和30.21%。

如今,从市场上不断传出的新消息以及国泰海通旗下两家资管公司董事长的相继更换来看,合并似乎已然不远,至于后续究竟如何发展,合并后的新公司能否解决利润增长失速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