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创纪录交易驱动业绩暴增 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模式再升级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在跨国药企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84亿美元天价合作协议的催化下,四川百利天恒药业(688506.SH)上演业绩"三级跳"。2024年年报显示,这家曾连续亏损三年的药企实现营收58.23亿元,同比暴增936.31%,归母净利润达37.08亿元,市值稳居千亿俱乐部。这一华丽转身不仅刷新了中国创新药授权交易纪录,更标志着成都药企首次跻身全球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发第一梯队。
创纪录交易改写行业格局
2023年12月与BMS达成的合作协议堪称行业里程碑。根据协议,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BL-B01D1获得8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高达84亿美元,创下中国创新药单品授权金额之最。不同于传统"一锤子买卖",该交易创新采用共同开发、全球分成的合作模式,使中国企业首次在核心产品全球权益分配中掌握主动权。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自协议披露至2025年1月,公司股价累计上涨82.77%,期间市值最高突破1200亿元。截至2024年末,账上现金储备达49.76亿元,为后续研发注入强心剂。创始人朱义持股价值超400亿元,问鼎"科创板首富"。
十年蛰伏:从仿制药到全球竞逐
这家西部药企的逆袭之路充满战略定力。创始人朱义早年凭借丙泊酚等仿制药完成原始积累,2014年果断转型创新药研发,在美国西雅图设立前沿研究中心,形成"美国发现、中国开发"的独特模式。十年间累计投入研发超23亿元,构建起ADC、多抗、核药三大技术平台。
核心产品BL-B01D1的突破性进展成为转折点。2023年ASCO年会公布的I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吸引8家跨国药企竞逐。最终BMS以创纪录条款拿下合作,凸显该药物在填补EGFR/HER3靶点治疗空白中的战略价值。
风险与机遇并存
尽管BL-B01D1临床数据亮眼,但安全性问题引发市场关注。2024年6月同类靶点药物因严重不良事件被叫停临床试验,导致ADC概念股集体下挫。百利天恒披露数据显示,BL-B01D1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TRAE)达93.3%,3级以上TRAE为54.2%,略高于DS-8201等已上市ADC药物。对此公司回应称,正在优化给药方案,后续临床将重点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双资本平台助力全球化
为支撑管线拓展,百利天恒正加速资本布局。继2022年科创板上市后,公司2024年启动39亿元定增计划,重点投向ADC、多抗及核药平台研发;同步推进H股上市,拟发行2427万股登陆港交所。双融资渠道的构建,为其全球化战略提供弹药支持。
行业分析指出,中国创新药企正从"授权出海"向"联合开发"模式升级。百利天恒案例表明,具有全球FIC(首创新药)潜力的产品,已能争取更有利的商业条款。随着BL-B01D1进入III期临床,其能否兑现84亿美元交易价值,将成为检验中国创新药成色的关键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