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瓜果飘香时

西窗微雨 原创

2025-05-05 07:40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瓜果飘香时

中牟新区弘毅高中   李志霞         

我特别爱吃水果,肉可以不吃,但水果一天不吃都不行。好在现在交通便利、技术先进,四季的水果应有尽有,不分季节想吃什么都不难吃到,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吃应季的水果,尤其喜欢带着泥土芬芳的水果。我还特别喜欢亲自去园中采摘,所以对家乡的水果情有独钟。

    我们中牟就是一个瓜果之乡,四季的水果都是不缺的。秋天我特别喜欢吃苹果,朱固的糖心儿苹果是我的最爱。虽卖相不好,在超市里不受宠,远销也受限,但它的口感是其它名贵的苹果无法比拟的。还可以直接去果园里采摘,省去了运输费用,价格要比外地苹果低很多。刚过罢年应季的水果比较少,主要是草莓,因为是大棚种植,草莓采摘的时间长达几个月。我们中牟每个乡镇都有种植草莓的,尤其以姚家、官渡的草莓最多,最负盛名。我随记者去采访过果农,也去草莓园中采摘过几次,通过与他们的攀谈,深知果农的不容易。现在草莓基本上退出市场了,西瓜大量上市,西瓜也是我的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吃瓜切成牙儿我觉得不过瘾。如果不是考虑到糖分太大,不利于减肥,抱着半个大西瓜或者一个小吊瓜用勺子挖着吃,是最过瘾的事。小时候在地里干活儿或是看瓜地,最惬意的就是摔开一个西瓜挖瓤吃,那个时候的瓜沙瓤,甜丝丝地一直沁到心里去。现在的大西瓜嫁接的多,很少有小时候的味道。不过近些年流行种小吊瓜,味道别具一格,又特别适合一两个人的时候吃,成为吃瓜群众的新宠。

中牟韩寺镇的小吊瓜尤其有名。前一段时间帮记者朋友制作采访视频时,我了解到韩寺镇大洪村种植西瓜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该村从2018年开始种植小吊瓜,现已发展成全村的主导产业,目前500多户群众种植吊瓜3200多亩,年产值可达三千多万元。一个村尚且产量如此之丰,更何况全镇,可见韩寺的小吊瓜名不虚传!我家以前也种过西瓜,我大致了解种瓜的一些步骤,麻烦得很。据韩寺的瓜农介绍,小吊瓜的种植特别精细、繁琐,每个瓜都有一个专门的标牌儿,像一个人的档案一样,记录着瓜的成长、成熟日期。现在的小吊瓜已经大量上市了,朋友圈和大街上到处都在卖,本土的不少,外地的也有,外地的还相对便宜一些。这些瓜品种良莠不齐,价格差别也很大,从一块多到三块左右不等。虽然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但我还是想去韩寺买当地的小吊瓜。

今天下午我跟孩子开车前往韩寺镇采购小吊瓜,从老县城到那儿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在韩寺镇中心镇西侧有一个三叉路口,沿着公路有一个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可能是因为没有租金吧,这里的蔬菜和水果特别便宜。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特别喜欢逛这样的市场。西红柿、辣椒、小葱、包菜、土豆……应有尽有,最多的还是大蒜和小吊瓜,在去的路上,有不少大车正在收蒜,卖小吊瓜的车辆更是一辆挨一辆,不少是农民自己在卖,也有不少是商贩在卖。开车过来零买的人不少,但是农民们更期待的是遇到整车来收的商贩。买瓜我不在行,看着这么多瓜有点选择恐惧症,所以我也有从众心理。正好看见几个人围着一车瓜讨价问价,便凑过去看看,相比于邻边的瓜,这家的小吊瓜个头相对大一点,不少瓜的根部都多少带了点瓜秧子,看着特别新鲜,瓜农说:“刚过来,头份儿生意,本来卖一块八,给按一块七。”他打开一个让大家尝尝,果然很新鲜,小薄皮儿,一碰就炸,汁水很足,入口甜而不腻。买东西的人都爱扎堆儿,紧接着又围来一个买家,我们几个一个人要了一大箱,我买了一百多斤,回家给亲人们分了一些,剩下的让上大学的儿子返校时给同学们带过去尝尝。现在条件普遍都好了,吃喝都不缺,送别的不稀罕,所以不同地域的朋友馈赠的佳品还是首选自己家乡的特产。

相较于几年前,今年中牟小吊瓜的价格真不算高,也可能是外地的瓜冲击得太厉害。前一段时间的一场大风,听说有不少大棚被风刮开,从瓜农发的视频上我看到才拳头大的小瓜被吹得满地都是,可惜得很,瓜农损失惨重。农民太不容易,一场冰雹,一场风雨对城市人来说可能无足轻重,但却让农民胆颤心惊,因为虽然有天气预报,可很多时候天气变化是防不胜防的,很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今天上午跟同事们一起出差,路过一片片蒜地,谈到今年的大蒜,大家说可能因今年的产量特别高吧,价格不容乐观,今年啥菜都便宜,包菜、花菜、芹菜、芛等,便宜到一两毛一斤。现在早熟蒜才刚上市,蒜价已经跌到了一块多。我们老家从我小时候起就种蒜,我觉得种蒜的辛苦在农作物里堪称之最。在小麦、玉米等庄稼都实现机械化了的今天,种蒜却依然全靠人工,现在的物价越来越便宜,但人工却越来越贵,老百姓辛苦一场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我的记忆里种蒜跟买股票差不多,赔赚全靠运气。在2010年确实有过“蒜你狠”的辉煌时刻,但是也有赔得连冷库钱都付不起的时候。有一年老家的人拉着蒜出去卖,便宜到几分钱一斤,气得又拉回来准备抽到河里,但转念一想河里也不能轻易往里丢啊!那种辛酸无奈、欲哭无泪的感受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刻骨铭心,这样的经历类似于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丰收成灾,谷贱伤农。

《汉书.食货志上》说“谷贱伤农,米贵伤民”,意思是粮食价格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粮食价格过高,影响百姓的生活。所以粮食的价格应该保持适中,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虽然我早已脱离了土地,但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希望他们勤有所获。我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富强、百姓安居。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