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与优秀的人同行,本质是“互利社交”
当地时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召开。现年94岁的伯克希尔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出席会议。当天,巴菲特宣布计划在年底退休,这也意味着,这是巴菲特作为CEO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
在奥马哈的办公室里,巴菲特曾指着墙上查理·芒格的照片说:“这位先生让我从猩猩进化成了人类”。这句玩笑话背后,藏着价值千金的投资智慧——优秀伙伴能重塑投资者的认知疆界。当年轻投资者在K线图与财报数据中迷茫时,真正的破局之道往往藏在人际关系和同行之人的选择里。
会上,他给年轻投资人忠告说:“如果你的人生有一个方向,那你就要努力让那些你尊敬、渴望成为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最快的成功路径,就是找到那种真正优秀的人,并与之同行。”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找到那些优秀的人,并且让他们愿意和你做朋友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同等优秀,让自己成为那个被别人需要的人,否则将永远都无法跻身和接触到更高的圈层和人脉。
以前网络上广泛传播了一封信,这封信的标题是“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这封信是一个名叫麦子的网友写给白领们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她作为一个农村人,如何拼尽全力在城市生存下来,如何才能跟城市里面的白领们做朋友,能够坐在咖啡店里面喝咖啡。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明白了当你没有实力和优秀的人同行时,不要硬挤进去,否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在很多年前,我在南开大学商学院的一堂公开课上学习。当时的授课老师是国内投资界一位小有名气知的投资人,基于年轻人的敬仰,课后我主动索要联系方式,结果却被生动地上了一课。他毫不客气的说:“你现在的级别没必要联系我,加了微信也没有任何意义”。最终我只能识趣地离开,而这件事也埋藏在我内心多年,成了支撑我走向优秀的动力,并希望有朝一日能缩小我们的“级差”。
几年后的一天,他在一个群里看到我写的文章,主动加我微信,言语间十分客气,表示要向我多多学习,可能他都不知道我和他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事实证明,原来我有资格获得他的联系方式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这篇文章的背后则是我多年来在财经媒体领域的深耕与部分工作成绩的呈现。
与优秀的人交朋友,本质在于“互利社交”,你要对他们有价值,你能够“被需要”,这个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和情绪价值。说的再直接些,你要把自己变得“值钱”,具备平等交易的资格。
与优秀的人同行分四个等级,随着彼此能量的逐渐平衡,会依次出现四种关系。第四等级是仅仅添加为微信好友关系,或者有一张合影;第三等级是线上线下有互动接触和交集,第二等级是在业务合作上有金钱交易关系,第一等级是双方捆绑为命运共同体,或者收获超越金钱的情感关系。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如何让自己有能力快速与优秀的人同行。
第一种是“平台跳板”,找到行业内头部企业的关键岗位工作,依托于公司提供的平台做出杰出贡献,树立起行业知名度和专业度,依附于公司的信任背书去放大链接人脉资源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种是“IP杠杆”,在某一垂直领域做深做透,借助各种渠道,包括媒体、论坛、书籍、电视、广告等,持续输出深受读者喜爱的观点内容,打造具有辨识度、高价值、影响力的个人IP,随着时间增长不断巩固IP势能,自己就会形成一个虹吸效应的能量场,可以链接到更高层级的圈层。
第三种是“贵人相助”,寻找身边的贵人,立足于创业项目,这个“贵人”是可以帮助你向上社交、提升认知、链接资源、获取机会的人。可能是你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老板客户,或者是他们身边的熟人,有了贵人相助,方能事半功倍。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那就去镀金。正如金枪大叔所言:“进名校、靠大哥、蹭名流、搞流量、涨粉丝,找到镀金的具体方式方法,先利他再利己,做小赛道的主角比大赛道的配角更吃香。”
与优秀的人同行之后,要从模仿到内化。首先是学习他们的核心习惯,优秀的人往往通过习惯而非意志力来驱动自己,他们的日常行为中隐藏着高效能的密码。其次,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学习他们如何思考、决策和世界互动,学习“如何学习”而非具体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模型。然后,学习他们的人际关系策略,优秀的人往往能建立高质量的关系网络,他们的社交不是认识更多人,而是为他人创造价值。既会向上管理,也会向下兼容。最后,学习他们的抗挫与韧性、价值观与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