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非遗螺钿”手工体验活动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居正)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活动正热烈展开,当一片片螺片被精心镶嵌成小巧精致的“胸针”,游客们动手体验非遗技艺的欢乐也在此汇聚。5月3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五一”特别活动之“非遗螺钿 匠心嵌彩”在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精彩上演,众多游客走进这里,亲身感受起源于商周时期的螺钿工艺独特魅力,“触摸历史深度 感知华夏文明”。
“螺钿”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装饰技艺。它主要是把螺壳、蚌壳、贝壳等软体动物的外壳加工成薄片,再经过精细的雕刻、打磨工序,最后镶嵌在漆木器、金属器等器物表面,从而形成色彩绚丽、纹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由于螺钿工艺技术复杂,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因此被称为“非遗螺钿”。
作为融合了传统纹样、自然色彩与匠心灵感的传统工艺,螺钿手工制作活动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活动现场,每位参与者都化身为专注细致的“工匠”。大家手持镊子,小心翼翼地夹取大小合适的螺片,仔细地填入胸针的空白区域。有人选择用单色螺片层层叠叠地填充,成品宛如排列整齐的鱼鳞;有人则巧妙运用渐变过渡的配色方式,使其与胸针图案完美契合,达到华丽却不失雅致的装点效果。
“这是我第三次来参加这里的手工活动了,每次都能体验到不同的传统非遗项目,在这里,我不仅拓宽了眼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真的特别喜欢。”大学生雨欣如今已经成为这里的“常客”,她开心地分享道:“今天我特意选了‘长尾小鱼’图案来镶嵌,在博物馆里度过充实的假期,这种DIY活动真是我们大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方式。”
据悉,“非遗螺钿”手工体验活动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5年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版块的重要内容之一。“五一”假期期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接连举办了“全国廉政暨文化遗产漫画精品展” “聆听千年丝弦之韵”“沉浸式趣味闯关”“指尖上的艺术”和“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让非遗文化、历史知识以及考古体验走进大众生活,融入市民的休闲时光,收获广泛好评。
5月4日下午和5月5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还将继续推出“考古人讲考古” “水中生花 丝上成画”等假日活动,期待广大游客前来参与体验,一同探索历史文化的奇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