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天翼云:在风云变幻中砥砺前行
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于4月29日召开,中国电信天翼云发布了包括Triless架构、国产化根技术突破成果及第二代AI云电脑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以推动云服务在大模型应用、自主可控及AI应用生态等方面的发展。
在云计算领域,中国电信天翼云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蹒跚学步到如今闯入“千亿俱乐部”,天翼云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然而,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长之路:从萌芽到千亿规模
天翼云诞生于云计算发展的浪潮之中。2013年,天翼云内蒙古资源池投入使用,为其基础服务能力打下根基。此后,天翼云不断拓展节点,2017年,青岛、成都、广西、安徽等多个节点陆续上线或商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自己的服务网络。2016年,电信携手华为发布“天翼云3.0”,凭借“云网融合”“安全可信”和“专享定制”等优势,开始为政企云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一举措成为天翼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其正式向市场发力。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到2024年,天翼云营收达1139亿元,成功闯入“千亿俱乐部”。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电信在资源投入、技术研发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在资源上,不断扩充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在技术研发上,积极探索创新,提升云服务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市场拓展方面,凭借运营商的品牌优势和客户资源,逐步打开市场局面。
竞争格局中的天翼云:与阿里云、华为云的较量
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无疑是行业的领头羊。创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其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高居第一,甚至超过了第二名到第九名之和。阿里云拥有庞大的飞天平台,服务稳定高效,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12306春运购票等极富挑战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而且其服务品种丰富多样,全球合作伙伴数量超过10000家,服务客户超过10万家,在技术领域也是国际开源社区贡献最大的中国公司。阿里云的目标客户全面,涵盖了几乎所有行业,个人开发者、互联网用户及中小企业用户占据了将近90%。
华为云则立足于互联网领域,依托华为公司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云计算研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内市场份额约为8%。华为云目标客户聚焦于互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它提供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是业界仅有的两家全栈AI云服务商之一。华为云一站式开发平台ModelArts已在十大行业200多个AI项目中进行实践,助力产业向智能化演进。并且,华为云已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了40个可用区,与中国三大运营商无缝衔接,能为企业提供安全合规的跨境联网服务。
与阿里云和华为云相比,天翼云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作为电信运营商旗下的云计算品牌,天翼云的“云网融合”优势明显。
依托中国电信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更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这对于对网络延迟敏感的企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在网络覆盖范围上,中国电信多年来构建的庞大网络体系,让天翼云可以将服务延伸到更广泛的区域,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其网络优势更为突出。
在安全可信方面,天翼云也有着深厚的底蕴。运营商在网络安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较强。
例如,在与苹果icloud国内云存储服务(云上贵州)的合作中,使用符合苹果严苛标准的中国电信资源池,账号信息加密保存,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些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如金融、政务等,这种安全可信的特质成为天翼云赢得客户的重要因素。
然而,天翼云也面临着竞争对手的诸多挑战。
在服务的丰富度和生态建设方面,阿里云经过多年发展,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生态系统,各种应用和服务琳琅满目,开发者可以在这个生态中,轻松找到所需的工具和资源。
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华为云在AI技术等前沿领域,不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增速放缓背后的隐忧
2024年,天翼云虽规模首破千亿,但增速却悄然放缓。
从市场需求端来看,客户对于云服务的需求愈发多元化、精细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存储与计算资源,更渴望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高效稳定的服务质量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政务和国企市场的项目趋于饱和,竞争却愈发激烈。与此同时,其他云服务商也在不断加大对政务和国企市场的投入,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在中小企业市场,服务模式灵活度要求较高,需要满足中小企业“小而精、小而快”的需求。中小企业通常预算有限,希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部署云服务,并且根据业务发展随时进行调整,在这一市场的拓展,并不简单。
智能云战略:机遇还是挑战?
面对增速放缓的态势,天翼云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将智能云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曾表示:“没有AI就没有云的未来,除却AI不是云。”明确了AI在天翼云未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基于这一理念,中国电信在智能算力和AI技术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规划并建设全国“2+3+7+X”公共智算云池,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设两大万卡智算集群,为智能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层面,天翼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打造400G弹性无损智算广域网络;推出通智超一体化智算加速平台“云骁”与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慧聚”;自训练并发布了千亿参数规模的星辰语义等大模型。
在生态建设方面,天翼云积极“广结良缘”,中国电信接入算力合作伙伴50家之多。
然而,智能云战略的实施,需要更清晰的盈利模式,才能让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得到稳定的资金支持,这对于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云服务企业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据了解,2025年,三大运营商在云和算力资本开支预估约800亿元,而字节跳动2025年资本开支高达1600亿元,仅AI基础设施投入就达900亿元;阿里巴巴更是豪掷3800亿元布局未来3年的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放眼全球,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四大巨头在相关领域的资本支出合计超3000亿美元。
天翼云目前依赖运营商渠道优势,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生态建设上不断布局。
未来之路:破局与重生
国际上,AWS、Azure、谷歌云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和生态护城河;国内市场,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云巨头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还在AI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挤压市场生存空间。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兴的云服务企业如Snowflake、Cloudflare等,凭借在云原生数据库、边缘计算等细分领域的创新优势,正在不断蚕食传统云巨头的市场份额,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但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等,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天翼云应充分发挥自身“云网融合”和安全可信的优势,在这些新兴领域寻找突破口。加强与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了解其痛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步提升在新兴市场的份额。
在生态建设方面,天翼云需要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通过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应用,提升客户黏性。可以借鉴阿里云等成功的经验,建立开发者社区,举办技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开发者的积极性,推动生态的繁荣发展。
在技术研发上,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尤其是在AI技术与云计算的融合方面,要努力追赶甚至超越竞争对手。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以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千亿营收是天翼云深耕云海的里程碑,更是搏杀新纪元的战鼓。智能云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云服务企业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直面挑战,把握机遇,方能在这场云服务市场的生死较量中突出重围,赢得未来。
天翼云未来的路还很长,值得我们持续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