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分区施策破秸秆治理困局 技术引领拓绿色转型路径

快阅视界 原创

2025-04-29 15:16

4月29日,南充市2025年秸秆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一项融合“疏堵结合”的创新治理模式浮出水面。面对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综合利用效率待提升等难题,南充以分区管控、技术驱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治理路径。数据显示,全市秸秆年可收集量达321万吨,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1.27%,但背后仍需直面处置成本高、收储体系待完善等深层挑战。

划定“双区”监管线 机制创新降风险

面对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困局,南充市将全域划分为“绝对禁烧区”与“有序焚烧区”。在城市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等敏感地带实施“零焚烧”铁腕管控,而在偏远农业区推行“三烧三不烧”原则——秸秆未晒干不烧、无统一组织不烧、早晚阴雨天不烧,同时要求“摊开烧、交叉烧、白天烧”,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覃海波介绍,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7次专题会议,实地调研2次,并联合多部门印发管控通告,构建起“分级负责、包片巡查”的责任体系。

技术链激活“绿色资源” 市场化破解收储难题

如何让秸秆从“田间包袱”变为“产业资源”?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总兽医师高继芳给出答案:全市依托“五化”技术模式,培育市场主体打通收储运堵点。顺庆区建成“1个处理中心+7个收储点”网络,配套粉碎、运输设备;高坪区引入7家规模化企业,其中中环理福生物环保公司年处理秸秆超万吨,并争取481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攻坚绝对禁烧区秸秆处置;嘉陵区则通过“坝坝会”、入户宣传发动村民参与收储,形成“企业+农户”联动机制。

执法与扶持双轨并行 长效治理探路

“严防死守月”成为南充秸秆治理的关键词。市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涂健表示,5-6月、9-12月期间,专班将全天候巡查执法,结合宣传引导与源头管控。政策扶持同步向市场倾斜:顺庆区在共兴镇建立秸秆处理中心,辐射周边乡镇收储点;高坪区培育了7家环保科技企业开展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利用。

秸秆治理并非“一禁了之”,而是需在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中寻找平衡点。随着分区管控深化与技术模式迭代,这条“变废为宝”之路或将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样本。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科技赋能、政策创新,继续推动秸秆从“治理负担”向“绿色资产”转型。

(易青海、唐敏)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