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

健康快讯 取材网络

2025-04-29 10:01

4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针对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从主体责任、信息公示、风险防控等方面制定全链条监管规则,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进入精细化阶段。

《规范》首次明确网络销售经营者与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双重责任:

  • 网络销售经营者需设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对所售产品的资质文件、技术参数、警示信息等进行动态审核,确保页面展示信息与注册/备案内容完全一致。例如,销售角膜接触镜、助听器等特殊器械时,必须显著提示“专业验配”要求;零售类产品需同步展示产品说明书链接。

  • 电商平台经营者承担“守门人”角色,需对入驻商家进行实名登记和资质核验,每半年更新一次档案,并实时监控平台内产品信息。发现商家存在无证销售、超范围经营等严重违规行为,平台须立即停止服务并报告监管部门。

《规范》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管理效能:

  • 要求自建平台的企业将服务器存放于境内,具备数据备份和故障恢复功能,确保交易记录可追溯;

  • 电商平台需开发资质审查、信息比对等智能功能,自动识别“三无”产品和虚假宣传,例如通过OCR技术校验注册证编号与产品信息的一致性。同时,明确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生产企业等关键信息必须以文本形式展示,杜绝“图片模糊、链接失效”等信息不透明问题。

针对网络销售中的高频风险点,《规范》设置多重防控措施:

  • 运输与售后:销售企业需记录完整运输信息,包括订单号、运输方式、承运单位等,委托运输时须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 应急处置: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隐患,须立即暂停销售并召回,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 法律责任:对公示信息虚假、未履行审核义务等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约谈、公示、行政处罚等措施,情节严重者纳入失信名单。

《规范》强化对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和权益保护:

  • 要求商家在首页显著位置公示售后服务电话和投诉渠道,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

  • 电商平台需保存交易记录至少10年,涵盖产品信息、支付物流、退换货记录等,为消费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 特别关注特殊人群需求,例如助听器、矫形器等器械的销售页面,必须标注“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等警示语。

《规范》的出台旨在破解“信息不对称”“监管追溯难”等问题,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经营”。规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地监管部门将同步开展专项整治,确保线上医疗器械销售“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