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酒店生意增长新机遇,都在这份报告里了

酒管财经 原创

2025-04-28 10:17

近35万家酒店红海厮杀;酒店连锁化率略有回落;中高端崛起、下沉市场竞争加剧;高端酒店承压、增速放缓……

一组组数据背后,藏着不少酒店人的焦虑:酒店红利期已过,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消费者越来越难懂了……

近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和《2025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2025年中国酒店业迎来的全新动向:中高端崛起、下沉市场争夺加速、AI和出海等新增长点的挖掘等。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酒店连锁化率回落至40.09%,表明行业正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

此外,头部酒管主导优势愈加凸显,行业分化整合加速,其中艺龙酒店科技作为OTA系新势力首次进入中国酒店集团TOP10。

存量博弈时代,谁都不想成为被挤掉的泡沫。

当下酒店市场的调整更像是酒旅消费的分级与进化,行业正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度洗牌。  

“卷低价”的生意模式正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深耕优质赛道和生态,锻造“专精特新”的价值成长内核。

01

连锁化率暂时回落背后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酒店门店和客房连锁化率分别为28.03%和40.95%,2024年则分别回落至26.75%和40.09%。

业内人士认为,酒店连锁化率略有回落并非意味着市场下行,而是进入了一个“增速换挡、结构分化”的调整时期,从规模扩张向高效均衡发展转换。

尽管连锁化率有所下滑,但业内仍看好国内酒店连锁化率的增长空间。

中泰商社曾在报告中预测中国酒店连锁化率天花板,其中指出中国酒店连锁化率将超越欧洲向美国靠拢,大概率达到50—70%。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酒店品牌连锁化率,中国酒店行业在品牌化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尽管连锁化率有所回落,但国内酒店行业集中度却进一步提升。

2024年我国规模前50家酒店集团营业客房总数同比增长约63万间,增幅约13%。

其中,前50强酒店集团客房数占连锁酒店市场客房总量超过70%,前10家酒店集团客房数占比接近60%,已构成中国酒店市场供给的庞大基数。

不难发现,在供给持续膨胀、消费分化明显的背景下,行业或将进入一轮深度洗牌期,品牌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效率与品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数据显示,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分别提升至46.4%、58.7%、27.5%,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

可以预见,中高端酒店将成为酒店巨头们的下一个争夺高地,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增长速度大幅收缩的经济型酒店也在数据上有所体现。

头部酒店集团正在加速收紧旗下经济型酒店,将主战场转移至中端及中高端酒店。

财报数据显示,华住、锦江、首旅、亚朵四巨头2024年关闭近1900家门店,主要针对老旧物业或入住率低的经济型酒店。

《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经济型客房连锁化率由2023年的32.49%下滑至29.96%。而中端客房连锁化率从43.35%提升至44.70%,高端从55.07%提升至55.33%。

不过,经济型酒店客房数约为961.2万间,占客房总数的54.48%,仍为市场基本盘。

▊《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

近两年,“质价比、心价比”已逐渐成为住宿消费新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型酒店的出清优化和升级迭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变化。

对此,《报告》中也指出,高性价比的经济型酒店仍将是市场的主力军。

02

50强榜单中的新势力

本次《报告》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前50家酒店集团规模》榜单中,除了锦江、华住、首旅等熟悉的面孔外,榜单中还出现了不少新势力。

《报告》显示,与2023年相比,艺龙酒店科技、明宇商旅、黄龙酒管、慧友、北京北辰酒管首次进入中国酒店集团50强。

其中,规模前10强的酒店集团分别为:锦江国际集团、华住酒店集团、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格林酒店集团、东呈集团、尚美数智酒店集团、亚朵集团、艺龙酒店科技集团、逸柏酒店集团、德胧集团 。

除了明宇、黄龙、慧友、北京北辰这四家地方酒管,最值得关注的就是OTA系酒店了。

成立仅三年的艺龙酒店科技,首次入围就就跻身榜单第八,成为不容小觑的一股新势力。

近年来,几乎国内所有的OTA平台都以不同的形式进军到酒店业。

同程旅行旗下的酒管业务,主要依托艺龙酒店科技平台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次50强榜单发布前不久,同程旅行刚以24.97亿元收购万达酒店发展旗下万达酒管。

若将万达酒管整合融入后,艺龙酒店科技平台不仅补齐了高端板块的最后一块“拼图”,其酒店矩阵将得到进一步壮大。

2021年,美团也对东呈酒店集团进行战略投资,并在2024年底成立成都里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再度引发美团自营酒店品牌的行业猜想。

携程集团早在2018年就推出丽呈酒店集团,前不久也控股国内知名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

本次50强榜单中,丽呈集团凭借位居第13位。

随着越来越多OTA系酒管集团跻身50强榜单,国内酒店的格局已然被改写。

《酒管财经》注意到,在《2021年中国酒店集团TOP50报告》中,TOP15中还未见OTA系酒店身影。

如今,仅用三年时间,OTA系酒店就完成了从“试水者”到“追赶者”的身份转变。

随着头部集中度加强,酒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发展则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对于缺乏统一品牌和会员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专业人才匮乏的那些势单力薄的中小酒管而言,选择主动拥抱OTA或将成为一条新出路。

依靠OTA的数据支撑与数智化科技能力,中小酒管也有了抱团发展而不被头部酒管挤下牌桌的可能。

同时,通过收购和赋能中小酒管,OTA也能把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面,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利益最大化。

03

挖掘新增量,酒店“第二曲线”生意经

过去一年,“涨不动价”“价格战”“行业内卷”等现象成为业内热议关键词。

随着供大于求格局的逐渐形成,酒店之间的同质化与价格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不断寻求“平替”,不少酒店甚至选择以价换量。

但这显然不是酒店市场发展的良性方向,麦肯锡在《2024年全球商业趋势报告》中指出,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比那些停滞不前的企业更有可能捕捉到未来的增量。

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变得复杂且碎片化,传统的住宿产品已无法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酒点市场供需的“攻守互换”更是加剧了竞争,消费者对“物有所值”的需求愈加迫切,而酒店供给侧却趋于同质化。

这种环境下,酒店品牌仅依赖流量获取和低价策略已难以突围,不得不重新审视竞争规则并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报告》在前瞻2025中国酒店行业时指出,文旅融合场景创新、AI赋能、专业化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整合资产、出海模式创新等将成为未来酒店业发展新趋势。

趋势,意味着方向。

与其在传统模式里内卷,不如寻找新的赛道弯道超车。

加速下沉、品牌焕新、会员互通等已成为各大酒店集团的常规动作,近两年更为频繁。

继“目的地旅游”之后,“酒店即目的地”又成为了新趋势。

文旅融合已成为酒店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目的地酒店以松赞、诗莉莉为代表,通过“酒店+”多元化策略,将酒店本身打造成为旅行目的地。

《2025年酒店管理公司业务发展调查报告》指出,AI技术对酒店业的影响成为焦点,AI技术创新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今年3月,东呈集团发布业内首个覆盖“营销一运营一服务一品控”全链路的AI大模型。

同月,雅里数科发布全球首个“雅里智擎”行业全链路垂类大模型。

去年以来,本土酒店的又一轮出海浪潮愈演愈烈。

今年,德胧、尚美数智等在出海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德胧以“投资+自主品牌”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布局海外市场,而尚美数智则通过直营模式铺路,同时融合委托管理、联营、承包经营、并购及品牌共创等多种模式出海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地区。

无论是出海还是对酒店产品、服务的深耕,均可被视为以第一曲线为基础的第二曲线。

除此之外,还有基于非房收入的第二曲线。

在酒店新零售这条路上,“卖枕头”的亚朵早已打造出了一个十分成功的样板。

近年来亚朵零售业务增长迅猛,如今已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2024年,亚朵零售收入21.98 亿元,占总收入30.3%,首次突破三成。

今年世界睡眠日上,华住集团也发布了一款华住会M3记忆枕。

▊ 华住会M3记忆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酒店业的竞争战火或将向零售领域延伸。

当下,中国酒店业正站在“规模泡沫”与“价值深耕”的十字路口。

当整个行业客房规模突破700万间,酒店业的竞争也从规模数量转向价值密度,即每间房承载的数智化含量、文化体验、运营效率决定生死。

那些既能抓住新一代消费者品质需求,又能驾驭数智化,同时保留服务温度的酒店企业,正通过创新和坚持,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2025年,国内酒店业关键词不再是“速成”,而是“可持续”。

END.

统筹 | 劳殿        编辑 | 阿渲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酒管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