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陷增长困境,300亿梦或成泡影
2024年,曾与茅台、五粮液并列“茅五剑”的剑南春,站上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根据其通过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全年营收同比仅增长3.74%,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11%。这一看似稳健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高增长动力的流失、核心产品依赖、市场地位动摇以及高额分红的巨大争议。
业绩疲态尽显,“300亿目标”渐行渐远
2019至2021年间,剑南春曾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期,年营收从102亿元跃升至154亿元。但自2022年起,增长明显放缓,2024年营收预计约为175亿元,增速远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的5.3%。与白酒T9中的劲敌相比,剑南春在营收规模和增长率上皆处于末位。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剑南春总经理乔愚曾立下“2025年营收达300亿元”的高调目标。如今距该目标仅剩一年,剑南春却仍徘徊在175亿营收门槛。依靠当前单一增长路径和产品结构,完成目标的概率几近于零。
水晶剑独木难支,“茅五剑”光环褪色
剑南春营收严重依赖其次高端大单品——水晶剑。2024年水晶剑销售额约160亿元,占总营收90%以上。这种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使企业极易受到行业调整周期和市场风向的冲击。
2024年,次高端白酒整体承压,部分区域销量下滑高达40%。同时,水晶剑遭遇电商“百亿补贴”冲击,售价一度跌至309元/瓶,远低于官方指导价,渠道价格倒挂严重侵蚀品牌价值。
尽管剑南春试图通过推出“皇家剑南春”“冠军纪念酒”等千元产品打开高端市场,但市场反馈平平,“高端化战略”收效甚微。相比之下,五粮液、汾酒、郎酒等品牌早已完成高端化布局,剑南春正逐步丧失“茅五剑”地位。
高分红“救火”,乔氏父子或借壳套现
在营收增速乏力的背景下,剑南春却抛出史上最激进的分红方案:每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总额高达30亿元,创下企业历史新高。此举引发市场哗然。
值得注意的是,剑南春实际控制人乔天明、乔愚父子合计持股约32.1%,本轮分红可获益10亿元左右。有分析认为,此举或为填补乔天明因刑事处罚及强制执行所面临的资金缺口——2023年,其被判罚金4亿元,并被强执18.6亿元。
借分红“解套”,企业充当“提款机”,不仅损害企业再投资能力,也极易动摇投资者与员工信心。
品牌衰退显现,T9会议失席“掉队”信号强烈
在2024年白酒T9峰会上,茅台、五粮液、洋河等掌门人悉数到场,唯独剑南春由总工程师出席,缺乏话语权、影响力日益边缘化。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昔日霸主,剑南春此番缺席高规格峰会,被业界普遍解读为地位滑落的重要信号。
此外,在第三方排名方面,剑南春也出现滑坡:在2024胡润中国500强中排名下降35位,估值缩水7%,并在四川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中仅列第25位。
剑南春在2004年改制过程中遗留下的股权争议,至今未能妥善解决。职工持股会与乔氏家族的历史纠纷多次导致上市折戟,使得企业在资本运作上踌躇不前。
与动辄通过并购、上市、融资实现产能扩张的同行相比,剑南春一直依赖内生资金发展,错失多轮行业并购红利,也因此在体量与市值上长期受限。
电商冲击、渠道紊乱,“水晶王国”正在崩塌
2024年10月,剑南春公开发布告知书,警示消费者“非授权电商低价水晶剑产品可能来源不明”,这在业内极为罕见。水晶剑渠道混乱、价格体系崩塌,将加速品牌信任流失。
尽管公司尝试通过授权旗舰店加强管控,但在拼多多、淘宝等平台,水晶剑价格仍未恢复正常水平,消费者价格锚点被下拉,长远看将损害品牌形象和渠道利润体系。
曾被誉为“白酒第三极”的剑南春,如今面临高端攻不动、低端守不住、渠道体系失衡、核心单品压力山大的四重夹击。而最令人忧心的是,乔氏家族仍将企业作为个人资产“提款机”,其决策逻辑似乎更偏向短期自利而非企业长远发展。
如果剑南春无法及时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品牌战略调整与治理机制改革,其未来将很可能被更具活力的竞争对手所取代。“300亿”的目标不再是雄心壮志,而更像是遥不可及的美好幻想。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