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空间变身艺术磁场 郑州“轨道音乐厅”开启城市文化新体验——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师生地铁快闪活动引爆市民周末热情

正观生活 原创

2025-04-27 14:00

当城市晚高峰的喧嚣渐起,地铁8号线同乐站却因一场“不期而遇”的艺术邂逅,成为都市人周末生活的浪漫起点。4月25日17时,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乐音飞扬合唱团与学生代表化身“音乐精灵”,以地铁站为舞台,以轨道为琴弦,为市民献上一场“零门槛”沉浸式视听盛宴,让通勤路变身艺术长廊,让城市空间焕发人文温度。

打破“第四面墙”:地铁站变身流动艺术馆

与传统剧场不同,这场演出以地铁通道为天然舞台,以站厅穹顶为天然混响空间。当《上春山》的清亮童声在闸机口响起,当《青春修炼手册》的动感旋律随扶梯盘旋而上,地铁站的立柱、安检机甚至指示牌都成为“舞台道具”。合唱团成员的歌声在穹顶下层层荡漾,候车乘客的行李箱、通勤背包成为“天然观众席”。

音画共振:轨道空间里的“艺术蒙太奇”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音画共生打卡墙”成为人气焦点。地铁站内主题画作沿墙铺展,每幅作品均暗藏“声音密码”。

“原来艺术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它可以长在通勤路上。”市民王先生带着女儿在打卡墙前摆出创意pose,父女俩的合影与墙上的数字艺术作品共同构成“跨次元”画面。不少市民专程返程体验这场“音画漫游”。

城市脉搏中的艺术基因:地铁空间的文化突围

这场持续2小时的快闪活动,吸引了上万余名乘客驻足互动,郑州地铁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探索‘轨道+艺术’的常态化运营模式,未来计划每月推出不同主题的‘轨道剧场’,让市民在等车间隙就能看展、听音乐会、参与非遗体验。”

活动尾声,当全体演员与乘客齐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地铁进站提示音恰到好处地融入旋律,成为这场城市交响乐最特别的“节拍器”。这场发生在地下的艺术实验证明:当文化基因注入城市毛细血管,地铁不仅能载人,更能载梦。

记者 张玉韩

图/ 高智勇

通讯员 高智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