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丨看郑州市上街区这个街道如何用“三个注重”书写“提质年”民生答卷
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郝素云
位于郑州西部的上街区,一个以“中心”命名的街道正悄然掀起基层治理的深度变革。今年,中心路街道以“提质年”为改革契机,更加注重系统协同、注重突出重点、注重提质实效。精准把握“民生需求侧”与“治理供给侧”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就业帮扶沉浸化、红色治理行走化、校社协同生态化三大突破性实践,打造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样本。
“全景式”就业赋能工程
突破传统就业帮扶模式,创新开展“就业体验直通车”活动。用“实地体验”代替“纸上谈兵”,将求职者精准输送至企业生产一线。通过建立“需求摸排、岗位对接、沉浸体验、长效跟踪”闭环机制,依托辖区36家重点企业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人岗匹配效率提升40%,求职稳定率提高65%。通过“一日体验”,李先生成功入职了郑州郑研通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找到了心仪岗位,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浸润式”红色治理体系
探索“行走式”主题党日赋能基层治理。把主题党日搬到居民家门口,党员带头解决难题,将“X动作”与民生实事深度融合,通过组建党员领衔的“楼院诊疗小组”,探索了“行走党课+树阴议事+速办清单”三联动模式,推动党员从“开会发言”变“带头干活”。通过“红色议事亭”收集的137条建议,转化为一户一表改造、监控安装等79个为民项目,让白刚玉家属院居民用上了“安心水”、世纪嘉园小区装上了“智慧眼”,30年房龄的劳动局家属院焕然一新。
“校地共生”发展共同体
紧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理念,与中原科技学院、城建职业学院等高校构建“智库+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社区治理难题转化为小区改造、文化营造等研究课题,大学生团队设计的“色彩疗愈·社区治理美学实践”“知识接力、课业护航”等项目已在辖区落地应用。中原科技学院团队的社区实践项目,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大思政微课二等奖、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奖等多项荣誉。
基层治理不是物理叠加,而是化学反应。街道负责人表示,将深化“三个注重”改革内涵,以组织力提升牵引基层治理效能倍增,让辖区焕发新活力。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加速,这条探索中的“中心路径”,正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