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禾医疗“连亏三年”背后:主业乏力、合规频违、医护流失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4-25 10:15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作为中国植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雍禾医疗(2279.HK)曾是“颜值经济”风口下最具想象力的独角兽。然而,三年连亏、股价跌超九成、门店收缩、医生流失、合规危机频发等现象正在将这家“毛发第一股”一步步拖向泥潭。在植发行业整体高增长的大背景下,雍禾医疗却步履维艰,其商业模式、管理能力和行业壁垒正遭遇全面拷问。

连亏三年:营收增长停滞,利润长期赤字

2024年,雍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8.045亿元,同比增长仅1.5%;净亏损约2.266亿元,虽同比收窄58.6%,但已是公司连续第三年亏损,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值得警惕的是,2021年雍禾医疗曾创下营收巅峰21.69亿元,但此后营收连年下滑,增长乏力。与之对应,股价从上市初的18.91港元跌至不足1港元,市值蒸发逾95%,资本市场投下“用脚投票”的不信任票。

门店收缩+医护流失:核心资源体系瓦解

截至2024年底,雍禾医疗的植发机构数量从2023年底的75家减少至66家,医疗养护品牌“史云逊”门店也从13家减至8家,整体规模回到2022年水平。

人力资源流失更为严重,专业医疗团队人数从1612人减少至1401人,其中医生数量从350人锐减至242人,降幅超30%。与此同时,植发诊所缩减比例仅为12%,这意味着每家门诊的医生配比显著下降,医疗服务质量面临下滑风险,也为后续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量价齐跌”:市场吸引力与品牌溢价能力双失守

2024年雍禾植发业务接待患者59,655人,同比下降2.3%;医疗养固服务顾客为77,222人,同比下降1.9%。尽管患者人均消费均有所上涨——植发患者人均消费由22,174元升至22,306元,医疗养固由4934元升至5773元——但这一消费水平均低于2021年巅峰时期的2.6万~2.8万元,且消费增长主要靠提价而非服务升级,反映品牌溢价能力与客户粘性下降。

面对植发主业增长乏力,雍禾试图依靠医疗养固业务构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该业务营收4.46亿元,占比提升至24.7%,但服务人数反降1.9%,增长完全依赖于提价。价增量减的模式难以长期支撑营收增长,未来面临用户流失与天花板瓶颈的双重风险。

高企营销成本吞噬利润,研发投入持续缩水

财报显示,2024年雍禾销售费用仍高达9.02亿元,占营收50%。近70%的销售费用用于市场推广与拉新,换来的却是客户数量下滑和业绩持续亏损,公司陷入“高营销、低转化、低利润”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支出从2023年的2927万元降至2024年的2125万元,占营收仅1.2%,严重滞后于行业创新步伐。面对激光植发、毛囊克隆等新兴技术,雍禾显得力不从心,在未来技术更迭竞争中恐被边缘化。

频遭监管重罚,合规能力严重失守

2024年以来,雍禾医疗屡次因违法违规遭监管处罚,累计收到13张罚单,问题涉及:无资质医生手术、医生未备案,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行为,使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医疗记录管理混乱、不规范消毒。

例如,2024年1月,湛江雍禾因无资质医师独立开展美容项目被罚1.1万元;6月,西安碑林雍禾因无证开展毛发移植手术被罚3万元;10月,江门雍禾因使用无证医生被罚4万元;2025年1月,北京和扬州分院又分别因病历管理和手消毒不合格被处罚。合规管理的系统性漏洞已成为公司最大风险点之一。

2020年至今,中国植发行业保持高增速,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8.5%,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4亿元。在社交媒体、颜值经济和科技进步推动下,消费者需求持续增长。对比之下,雍禾在行业繁荣背景下的停滞甚至倒退,更显尴尬。

从上市明星到连年亏损,从资本宠儿到股价暴跌,雍禾医疗的跌落不是偶然,而是其高成本、高扩张、低研发、弱合规模式的必然结果。在行业创新驱动、监管趋严、用户体验升级的大趋势下,雍禾若不在内部治理、产品结构、技术投入与运营合规上实现根本性改革,未来或将彻底失去头部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