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媒体工作坊首日聚焦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专家学者共议全球挑战与中国实践
4月24日,由海南闻道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主办的“从海南热带雨林到巴西COP30:助力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效益”媒体工作坊在海口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环保领域的先锋力量,绿色和平自1971年成立以来,已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公室。
过去20年间,该机构在中国持续推动气候行动,通过高质量研究、政策倡导及企业对话,助力气候友好政策落地,并推动头部企业制定更具雄心的碳减排目标。
此次媒体工作坊汇聚环保组织、科研机构及媒体嘉宾近五十名代表,围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治理展开深度探讨。
视野赋能:解码气候危机的全球答卷
活动首日聚焦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的交叉领域。绿色和平东亚分部资深调研员吴浩以《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危机:从韩国最大野火看全球挑战》为题,结合遥感技术应用案例,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连锁影响。随后,绿色和平东亚分部GIS专家王姣博士展示了AI模型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动态可视化技术解析气候风险的空间分布,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国际视野方面,绿色和平全球策略顾问姚喆以巴西COP30为切入点,探讨了自然融资机制在气候治理中的潜力,并强调“政策传播的可读性”对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高级项目官员谭羚迪以北京人工林和云南火烧迹地恢复项目为例,阐释了人类活动密集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责任共担:跨界力量守护生态韧性
下午议程转向本土经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周璋博士分享了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热带雨林修复实践,展示了中国在森林碳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的成效。
海南本地NGO代表、海南智渔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气候项目主任乔峰以社区为例,分析了沿海地区气候风险适应策略,对小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做了详细报告。
在圆桌对话环节,两位资深气候报道媒体人在绿色和平媒体传播主任吴琪的主持下,围绕“如何讲好气候故事”展开讨论,提出“用角度讲好故事,用共情连接公众”的传播方法论。随后的模拟联合国COP气候大会中,参会者分为五组,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辩论,模拟国际气候谈判场景,深化对多边协作机制的理解。
公益深耕:从倡导到实践的长期使命
据了解,本次媒体工作坊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宣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海南闻道与绿色和平联合发起,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共益资本论等机构支持。作为国际环保领域的标杆机构,绿色和平始终以“行动”为核心,通过研究、倡导与公众动员,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绿色和平中国环境网络故事项目组蔡元慧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搭建媒体、科研与公众的对话平台,推动气候与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协同传播。次日(4月25日),参会者将实地探访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并听取海南气象中心、海口蓝天救援队及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机构应对极端天气的一线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