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 2025河南省航空航天科技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交流会在上街区举行

正观上街 原创

2025-04-24 18:08

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郅文倩


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由河南省航空航天学会主办的“2025年河南省航空航天科技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交流会”在郑州上街区举行。

本次活动以“空天筑基·低空跃变”为主题,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电科22所等院士专家、低空经济企业嘉宾代表等15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航空航天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助力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政策创新、技术突破及场景应用能力提升,助推河南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河南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河南省航空航天学会会长李钢在交流会上表示,随着低空经济领域头部企业中国飞龙落地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河南低空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全省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未来,河南省航空航天学会将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政策,搭建科创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交流会上,中电科22所原所长吴健认为,北斗导航增强技术通过高精度定位,能够支持无人机的精准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作业成本,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导李广云表示,北斗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可为低空经济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通信与应急保障能力、空域管理与交通调度等;低空经济是北斗应用的重要场景,北斗可在无人机应用、低空旅游、生态监测、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

记者从交流活动中了解到,航天科技的尖端成果,如卫星导航、遥感监测、材料轻量化等,正加速向低空经济领域渗透,为新兴业态提供技术支持。未来有望通过“空天技术下沉”与“低空场景升级”的双向联动,实现航天科技与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有业界大咖紧扣无人机应用、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进行思想碰撞,还汇聚了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高管围绕低空经济热点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显著提升低空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通过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推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为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流会的举办将助力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进一步明晰功能布局和产业特色,示范区将以航空航天硬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通过军工技术民用化转化激活产业创新基因,开发优质项目,延伸、拉长通航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空天技术应用创新集群,为下一个“黄金十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