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退款”即将退出舞台 电商平台为何按下暂停键?
4月2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仅退款”落幕,漏洞的温床将不复存在
深夜十一点的仓库里,打包机仍在轰鸣。浙江义乌的玩具商老张,盯着后台退款订单苦笑。
每三个订单,就有一个申请仅退款,有人甚至用“商品太完美”,作为退款理由。这正是压垮电商平台,取消仅退款功能的最后一根稻草。
某母婴品牌负责人展示的退款清单里,也赫然展示着,已拆封的婴儿推车,以“运输变形”为由,申请退款,而物流记录却显示,该商品完好签收。
“仅退款”曾是电商平台拉拢消费者的“杀手锏”。无需退货、秒速到账的极致体验,让消费者在售后纠纷中,占据绝对主动权。
然而,这把双刃剑逐渐失控。有人收到货后捏造质量问题“白嫖”商品,商家则批量刷单,骗取平台补贴,甚至利用规则漏洞,发起恶意竞争。
根据《2024年Q4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中,“电诉宝”显示,2024年Q4全国网络消费投诉问题类型TOP10中,任意仅退款占比,高达36.30%。
而据此前媒体报道,京淘淘相关人员曾称,京淘淘曾被羊毛党薅走约1.8亿元。
当善意被恶意透支,平台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取消“仅退款”,并非否定消费者权益,而是对失衡生态的紧急纠偏。
利益天平倾斜:谁在笑,谁在哭?
取消“仅退款”,羊毛党、灰色产业链将受到致命一击。
而对于消费者和商家,从短期来看,都会经历一段阵痛。首先,部分消费者或许会觉得退款会变得更复杂,也会因为习惯被打破,而产生抵触心理。
而中小商家也在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服务及售后质量将更加关键,服务不佳,意味着出局。
从长期红利角度看,良性生态也在经历着重构。
首先,信任机制的重构。平台通过更多技术,让恶意退款者被遏制,诚信消费者的权益,反而得到保护。
其次,消费者权益的重构,取消“仅退款”不等于放任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和二十三条仍保障用户的安全权和索赔权。
某法律专家指出:“新规反而推动维权规范化,过去‘以闹取胜’,现在需凭证据说话。” 此外,平台配套措施如“运费险全覆盖”“极速退款通道”,仍在为诚信消费者兜底。
新规实施后,商家恶意刷单,将不再容易,商品描述的真实性,也会有显著提升。消费者更容易找到真实好用的商品,而不会再轻易被成交单量,搞得迷失方向。
平台未来或许会将商家“体验分”与流量挂钩,倒逼商家来提升品控和响应速度,而在这一过程中,平台的身份,将从裁判员,转变为教练员。
以往平台通过“仅退款”快速息争,实则将矛盾转嫁给商家。新规下,平台将从简单粗暴的规则制定者,转向生态治理的服务者。
正如某分析师所言:“电商竞争会从价格内卷,升级为服务内功的比拼。”
规则的尽头是平衡电商生态从来不是零和游戏。取消“仅退款”如同一次外科手术,切除滥用毒瘤的同时,也催生更健康的肌体。
当平台从“流量至上”转向“生态至上”,商家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消费者从“便捷依赖”转向“理性维权”,这场规则重构,终将让电商告别野蛮生长,走向可持续的成熟期。
或许最好的售后,是让退款按钮,永远无需被按下。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基本盘,服务才是核心,真正精选出优质的产品、售后。短暂的红利,可能会迷失,但只有管理好自己的野心,真正从服务出发,或许才能换来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