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郑州奇遇记|颍河之滨,八方村里的武术传承密码

中原网 取材网络

2025-04-23 08:38

中原网讯(记者 汪永森 刘德华 袁建龙 实习生 刘硕珅/文 白韬/图)嵩山脚下颍河之滨的八方村,这座以“禹会八方诸侯”得名的千年古村,如今仍回荡着习练少林拳法的铿锵之声。岁月变迁之中,上至九旬老人下至朗朗书童,村民手中的“庄稼把式”里隐藏着千百年不断的武魂密码。

八方村田间的即兴演武

4月18日,登封告成八方村,田野里麦田青青,地头空地的农家小路上,几名武术传承人演练起祖辈流传的功法,他们中有90多岁高龄的老拳师,也有20岁的青年习武者,不少人用一生的时光诠释着武魂传承密码。

95岁高龄的韩平会挥舞起九节鞭,一招一式仍显高手风范;75岁的韩铁生摩拳擦掌,将一人多高的大刀舞出了风声;正值壮年的韩朝阳、高淼源上场展现各自的拿手绝活,无论拳法还是器械,演武之时的精气神俱是一振。

八方村东邻王城岗夏禹古都遗址、南临颍河、北靠玉案山余脉摩天岭,相传大禹建都阳城在此会见八方诸侯,从而得名“八方”。八方村习武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武术渊源与玉仙寺(北魏古寺)僧人有关,村民们多能说出明末乱世少林武僧还俗传功的故事。

八方村武功属于少林门分支,功法融合了少林拳、硬气功等风格,近代涌现出韩同勋、韩炎斌等著名拳师,有“教师窝”之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在此建立根据地,成立抗日自卫反击队,村民曾凭借武功保家卫国。

武社中的功夫传承主力

“俺村是武术之乡,从小你只要热这,就有地方学,跟住老人就练起来了。”高淼源是村中武社表演的主力,他8岁习练少林传统武术,小洪拳、关东拳和刀枪棍都能练起来,年轻时还专门考取了武术教练证,年近50岁习武的热情依然很高,空闲还通过网络平台晒出自己的练武视频。

韩朝阳是学校老师,他从小跟从父亲学武,熟练掌握罗汉拳、通背拳等传统拳法套路及器械对练技艺。因为与高淼源从小一起长大,两人在猩猩怪表演中成为黄金搭档,“他是猩猩怪,我是打怪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学生们经常能看到在校气质儒雅的韩老师,变身成了身手敏捷的“打怪人”。

老拳师韩平会自幼精练滚刀、地躺刀,年轻时也是武社表演的主力之一。如今的他虽已年至九旬,依然耳聪目明,精气神俱佳,和人谈拳论武之时常忍不住摆出一些招式,逢年过节武社训练也总会到场观摩。

“咱也不保守,谁找咱学功夫,就直接教给他们了,要是年轻时我就耍起来了!”看到年轻村民敏捷的身手,他总会抱怨自己高龄成了“老废物”,遗憾不能再给年轻一代的村民展示自己的地躺双刀绝活。

猩猩怪表演影响力巨大

登封不少村镇习武成风,将传统社火和武术结合形成的武社,在民间习武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最著名的“猩猩怪社”2008年被列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猩猩怪社既可表演拳术,也可表演单兵器,既可表演拳术对打,也可表演器械对练,花样繁多,惊险刺激。

八方村的猩猩怪社在登封市很有名,一出社就是一百多人,几十根梢子棍护社,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气势威武,遇到各村逢会,八方村的猩猩怪社也会受邀前去助兴。从某种程度说,正是因为有武社的存在,八方村传统少林武术才得以不断传承。

韩朝阳介绍,村中武社演练的既有大小洪拳、大小罗汉拳、大小通背拳、炮拳、心意拳、七星拳、关东拳等,也有独具登封武社特色的长枪、大刀、大叉、九节鞭、拐子等器械及六合拳、梢子棍、齐眉杆对打。

“少林拳‘拳打卧牛之地’,讲究‘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武社表演原汁原味呈现少林拳术小架拳、小出手、利于实战的特征。”他表示,猩猩怪表演不仅是村镇之间社戏的争雄争霸,也让当地群众在传统佳节欣赏到一场原生态的少林武术展演。

武术进校园的助推力量

登封武社表演杂糅了少林武术,促进了各村镇的武术学习和交流,也让八方村的武术以“猩猩怪”的艺术形式弘扬传承了下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武术在村镇的传承也面临着新的难题。

韩朝阳讲述,原来村中有数百人习练武功,夏收和秋收之际,村民们集中在一起,往往是白天在田间地头忙碌,晚上歇下来又在大队部扎堆,大家伙夸几句捧几下就下场练上了,虽然是“庄稼把式”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现在不少孩子会因为网络游戏扎堆凑在一起。

武术的发展与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现代社会中武术如何继续保持吸引力,能否让村中的孩子们主动放下电子设备,继续在祖辈坚守的田园练就强健体魄和超强适应能力,需要采取更多措施进行引导。

2024年初,曾有媒体报道“武术进校园活动已覆盖郑州市98.2%的小学和64.1%的初、高中”,韩朝阳表示八方村所在的告成镇在推广武术进校园活动中走在了前列,告成镇中心学校多次在武术展演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少林武术的传承和推广贡献了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