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茅”通策医疗跌落神坛:实控人频收罚单,财务穿透暴露内控黑洞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4-22 09:21

原标题:“牙茅”通策医疗跌落神坛:实控人频收罚单,财务穿透暴露内控黑洞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曾被誉为“牙科茅台”的通策医疗,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与监管围剿。2024年4月以来,公司实控人吕建明连续两次因违规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问题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5月23日晚,通策医疗再次公告,公司及多名高管因未及时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被集体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随着问题逐层揭开,这家曾凭借口腔连锁业务风光无限、市值高达1300亿元的医疗龙头,如今正暴露出内部治理混乱、资金腾挪频繁、实控人“一人公司”色彩浓重的诸多隐患。业内人士直言:“通策医疗的实控人路径,是一个典型的‘资本运作套现+控制人利益穿透’样本。”

实控人操盘资金腾挪,监管连续开出“罚单”

此次监管风暴导火索,正是通策医疗与实控人吕建明之间的一笔*“五年前的旧账”*——2019年至2020年期间,上市公司向参股企业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眼科投资”)提供了1.12亿元财务资助。

根据通策披露,该款项原计划于2023年底前归还,但一再拖延至2024年4月才最终偿付。期间,吕建明既未按承诺代为偿还,也未及时披露这一非经营性占用行为。5月16日,浙江证监局因此向吕建明及眼科投资出具警示函。

更严重的是,这不是首次信披不实。早在2022年,通策医疗便因未如实披露对眼科投资的财务资助执行情况,被监管责令整改,说明其信披问题早有前科。

此外,2021年通策医疗以全资子公司出资1.43亿元参与“通策壹号基金”,表面上是为了剥离旗下妇幼资产,实则这笔资金被基金直接转用于偿还吕建明旗下两家公司——上海存济、西安存济的银行借款,严重违反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与资金用途控制规则。

最终,监管认定吕建明存在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处以100万元罚款。对此,吕建明在朋友圈回应称“资金循环流转后仍归还上市公司”,试图轻描淡写,却难掩监管对其“借壳腾挪”的严厉定性。

“口腔+眼科”双主业未见成效,资本扩张逻辑失控

从通策医疗的业务发展路径来看,吕建明试图打造“牙科+眼科”的双主业格局。然而,眼科业务拓展从起点起就伴随违规:公司自2017年通过关联交易从通策控股收购眼科投资股权,便屡次被监管质疑财务资助问题,迟迟无法形成稳定业绩。

2023年,公司试图通过全资子公司继续加码资本运作——收购吕建明控制的杭州海胤科创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5541万元。表面上该交易以地块价值为核心资产,但目标公司长期亏损、无主营业务收入,且相关建设投入近700万元的真实性存疑,引发媒体追问与市场质疑。

一边是业务板块迟滞,一边却持续进行大额关联收购,吕建明“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已难以掩盖“融资壳”的本质逻辑。

实控人退居二线,女儿入局引市场警惕

2024年4月,吕建明卸任董事长,由原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毅接任董事长。但与此同时,吕建明之女吕紫萱被选为非独立董事,明显透露出家族式控股未退场的信号。公司治理结构仍由实控人家族深度绑定,外界对“新管理层是否真独立”存有合理担忧。

这也印证了当前通策医疗治理困境的核心问题——高管更替未必带来治理革新,真正需要的是权力下沉与利益制衡机制的建立。

市值蒸发千亿,“牙茅”光环褪色

Wind数据显示,通策医疗净利润从2021年的7.86亿元滑落至2023年的5.78亿元,三年连降。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下探至3.68亿元。种植牙集采政策冲击、高端口腔消费收缩以及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共同导致“业绩疲软+信任危机”。

截至2024年,公司市值已从高峰时的1300亿元跌至约200亿元,蒸发超八成,投资者损失惨重。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对北京风尚和杭州天使的暂借款未能及时收回,年报半年报均未披露相关资金占用情况,进一步恶化资本市场信任。

资本腾挪与信披违规,反映公司深层治理失序

通策医疗目前的系列问题并非偶发,而是实控人长期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积弊所致。从早期眼科投资、壹号基金投资、海胤收购,再到最近关联公司资金占用,这些看似合规的操作,实质上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资本挪腾”。

当下,在注册制、强监管、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环境下,资本市场对于“信披造假”“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容忍度已大大下降,吕建明式的“旧时代运作手法”正逐渐失灵。

“牙茅”退位,信任塌方。通策医疗当前最大的挑战,不是利润下滑,而是信任危机——监管信任、投资者信任、市场信任。唯有真改革、强内控、严治理,才能重塑这家曾经高光的医疗巨头的未来价值。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