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合规风险频发,监管信任危机加剧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4-21 09:49

原标题: 宁波银行合规风险频发,监管信任危机加剧

2024年,宁波银行交出了一份看似靓丽的年报: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分别达到666.32亿元和271.27亿元,同比增长8.20%和6.23%。但在这层“优等生”光环之下,隐藏着净利增速下滑、合规频遭重罚、高管薪酬与投资回报失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已悄然动摇其市场信心与投资者基础。

净利润增长“失速”,零售业务由亮点变雷区

宁波银行近年来净利润增速一路滑坡,从2021年的29.87%逐年下行至2024年的6.23%,已跌入个位数区间。净资产收益率亦连续四年下滑,反映出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其一度引以为傲的个人零售贷款业务,在2024年出现断崖式下跌。

年报显示,2024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利润总额仅为33.74亿元,同比大降30%,创近十年最大跌幅。不良率升至1.68%,其中消费贷不良占比超过一半,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了清理风险资产,2024年10月,宁波银行挂牌出售5.74亿元个人不良资产,起拍价仅为2038万元,不到账面价值的一成。

零售业务原本是宁波银行增长引擎,却逐渐演变为高风险负担,对利润贡献持续削弱,使其零售转型战略遭遇挑战。

合规风险频发,监管信任危机加剧

2024年,宁波银行合规问题集中爆发,全年累计收到6张罚单,罚款金额超过500万元。11月更因“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不到位、信贷管理漏洞、客户识别机制失灵”被宁波监管局重罚,连带两名中层管理者被警告。

回溯2021年至2024年,宁波银行因信贷违规、数据报送失实、反洗钱机制失效等问题屡次被罚,甚至高管人员被点名追责,反映出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失效。

更值得警惕的是,用户端的不满也在积聚。截至2024年12月2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宁波银行的投诉达1238条,涉及“无故开通分期”、“暴力催收”、“虚假宣传”等问题,反映出宁波银行在服务和风控层面“双失守”。

高管高薪“刺痛”市场,分红吝啬引发质疑

在盈利增速放缓与投资者回报缩水的背景下,宁波银行高管的薪酬待遇格外显眼。2024年,董事长陆华裕年薪275万元、持股市值3341万元,合计3616万元;监事长罗孟波薪酬247.5万元、持股市值3160万元,两者合计超过3400万元。原监事长洪立峰持股市值达4287万元。

三人合计近亿元的财富坐拥,与宁波银行2.98%的股息率形成鲜明对比——该股息率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尽管该行2024年派发59.43亿元现金分红创下新高,占净利润比例仅22.77%,远低于行业平均。这种“高管富、股东穷”的利益失衡,引发市场对其内部治理公平性的强烈质疑。

此外,2024年宁波银行员工总数减少2233人情况下,薪酬总额仍增长1.28%,人均薪酬达52.8万元,继续处于银行业偏高水平,与下行的业绩曲线背道而驰。

增长动能透支,“重扩张轻风控”风险隐现

尽管宁波银行在资产、贷款、存款等规模指标上仍维持领先,但过度依赖利息净收入增长,在净息差收窄的周期下风险陡增。2024年净息差为1.86%,已较2023年下滑,而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9.87%,显示其增长动能结构性失衡。

同时,其拨备覆盖率从2022年的504.9%降至2024年的389.25%,三年缩水超115个百分点,风控缓冲能力大幅下滑。这在“强监管、去风险”的大环境下,无疑给宁波银行的信用稳健性蒙上一层阴影。

光环褪去,亟待治理反思

宁波银行曾是城商行中的“优等生”,以高速扩张与精准零售著称。然而,当前其所暴露出的增长乏力、合规失衡、激励错配、治理畸形等问题,正蚕食着其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础。

在新“国九条”鼓励提升分红回报、提升公司治理的背景下,宁波银行若不能重塑治理体系、优化股东回报机制、加强风险合规建设,势必将在激烈的城商行洗牌中失去竞争先机。

宁波银行,能否止住从“黑马”向“困马”滑落的轨迹?值得全市场持续关注。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