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行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为社会治理注入温度与智慧
原标题: 上海农商行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为社会治理注入温度与智慧
2024年末,上海农商银行再次斩获“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优秀奖”,这是该行连续第八年荣膺此殊荣。作为扎根本地75年的市属法人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在科创金融和乡村治理两个维度深耕细作,走出了一条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
科创金融:以“鑫动能”服务体系赋能民营科技企业
在科技金融领域,上海农商银行精准锚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痛点与发展瓶颈,以“创投型信贷思维”重塑传统银行授信逻辑,构建起“1+1+12+N”多层次科技金融专营体系。截至2024年末,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8000家,授信规模突破1100亿元,其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
该行深度融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战略布局,服务近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约三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上市企业达139家,辅导拟上市企业100家。围绕G60科创走廊、临港新片区、大零号湾等重点区域布设科技支行,打通金融活水直达科创土壤的“最后一公里”。
尤为瞩目的是“鑫动能”战略客户培育计划,目前已升级至3.0版本,构建“五专服务+六维赋能”的综合体系:通过数字化信用评价模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发贷、孵化器专项贷款、行业专属产品等产品组合,匹配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多元融资需求。
创新不断的同时,金融服务更注重“投早、投小、投硬”。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突破4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稳居全市首位;“鑫孵贷”专项服务覆盖国家级孵化器35家,服务近600家在孵企业;与临港集团合作推出的“临港园区科创贷”已累计放款超110亿元,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乡村治理:以“积分+金融”撬动农村社会活力
不仅在都市科创图谱上深度布局,上海农商银行也将普惠金融触角延伸至乡村治理前沿,探索出“积分制+金融服务”的基层共治新范式。在青浦区白鹤镇,该行携手地方政府共建“白鹤镇乡村治理积分管理系统”,将村民在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文明行为等方面的正向行为转化为可视化的信用资产,并通过金融服务激励正能量行为扩散。
系统于2024年11月正式上线,积分可用于兑换理财产品专属利率、贷款优先审批等金融权益,进而实现“整村授信”与“信用变资产”的创新联动。积分还与公益活动挂钩,例如“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对高积分村民优先开放,实现积分机制与群众参与的良性循环。
目前,该模式已有效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与治理效率,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邻里关系更为和睦。积分体系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也为乡村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提供了范式样本,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共建”转型。
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为社会治理注入温度与智慧
从城市高科技企业到乡村基层治理,上海农商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与薄弱领域。通过打通“数据—信用—金融”闭环,该行不仅提升了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服务温度,也探索出商业银行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2024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时代课题,上海农商银行凭借“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战略定力,持续释放金融力量的内生动能。
金融赋能,不止于资金支持,更是发展动力的激活者、社会治理的润滑剂、科技创新的引路人。上海农商银行正以“鑫动能”托举科创强市,以“积分+金融”润泽乡村基层,为构建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融合共进的现代化都市样板贡献金融智慧。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