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复杂的家族背景与频繁的关联交易让市场担忧?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八马茶业提交关于终止新三板挂牌、撤回A股IPO申请的原因说明,并确认是否会对港交所上市构成实质性影响。这家知名的福建茶企,历经十余年三次冲刺A股无果后,终于将目光转向港交所。如今第四次上市之路开启,资本市场正密切关注它的下一步。
连年冲刺未果,家族治理成绊脚石?
八马茶业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乌龙茶为代表的高端茶叶品牌,曾多次试图登陆A股:2013年转战新三板后终止挂牌,2021年与2022年两度向深交所申请上市又两次主动撤回。背后原因,一方面是产品研发占比低、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复杂的家族背景与频繁的关联交易也让监管层担忧其独立性与透明度。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的治理结构由“王氏三兄弟”主导,几乎核心管理岗位全为亲属出任,外部董事席位稀缺。控股股东王文彬家族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掌控55.9%的投票权,家族式管理浓厚。
门店扩张迅猛,营收依赖加盟
截至2024年9月底,八马茶业门店总数已达3498家,其中87.3%为加盟门店。加盟渠道贡献了公司近五成营收,也带来了品牌扩张的速度红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加盟渠道的毛利率仅为直营渠道的三分之二,部分门店运营质量参差不齐,前员工加盟、家族关联加盟等“熟人经济”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八马茶业涉及各类投诉累计113起,其中包括虚假宣传和质量问题,对品牌声誉造成不小冲击。
研发投入不足,标准化挑战待解
尽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增长——2023年收入达21.22亿元,净利润2.06亿元,但其研发投入占比多年低于1%,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仅为1006万元。深交所曾对此提出质疑,要求公司说明其“低研发、高销售”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在茶叶行业标准化趋势下,缺乏研发支撑将对八马茶业的长期竞争力构成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如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饮品牌与地域型传统茶企的双重挤压时。
转战港股:“高端”形象难掩估值困境
相比A股的高门槛和高估值,港交所对消费类企业更具包容性,但给予的估值却往往较为保守。目前,八马茶业虽在高端乌龙茶市场占据第一位,占据1.7%的份额,但行业集中度极低,前五大品牌合计市占率仅为6.2%。
在同行中,首个登陆港股的澜沧古茶已暴露出盈利波动、治理混乱的问题。而八马茶业此次若能上市成功,也需面临“融资能力有限、资本市场认可度偏低”的现实。
资本绑定深厚,关联交易疑云未散
IDG资本、天图资本、新希望集团等投资机构是八马茶业的早期股东。但大量加盟商与家族成员关系密切,比如广西九云、江西优源等均由王家亲属实际控制,甚至一线员工的配偶也出现在大客户名录中。
在A股问询函中,监管层对这些密切关联关系提出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否构成专设销售平台”等关键性疑问,最终导致八马撤回上市申请。如今在港股能否彻底厘清关联交易、公允定价,仍有待市场检验。
上市不是终点,是新一轮治理大考
八马茶业拥有茶行业中的全国品牌影响力,其加盟模式的快速复制力也在中低线城市获得了初步成功。但从商业模式、治理结构、产品研发到品牌维护,八马茶业仍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港交所上市不是“避风港”,而是一场关于规范、透明与竞争力的更高维度的较量。此次转战港股,八马茶业能否真正摆脱“家族标签”、赢得资本青睐,仍是一道难解的考题。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