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个智驾无敌,现在各个安全第一

三言科技 原创

2025-04-17 23:02

近日,新能源汽车智驾迎来一波监管规范。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此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发文,强调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人需谨慎使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也转发了该文。

文章也提到车企不得夸大或误导宣传辅助驾驶功能,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或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此外,一份有关4月16日工信部会议的纪要内容流出,透露了更详细的监管细节。

其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宣传中不能出现“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词。

2、尽量使用中文全称,使用英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有全称说明。

3、禁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词。

4、L2级别不能用“接管”,不能出现“脱手脱眼”的描述。

5、讨论能够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比如使用驾驶辅助必须对人脸ID进行识别,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

6、降低OTA的频次,必须验证充分再上车。对频繁OTA的企业要重点审查。如果发生需要紧急OTA的情况,车企需要走召回和停产流程。

7、不允许公测,要充分验证,不能拿用户去做测试。

而从最近的车企发布会以及其他举措中,能够看到大家开始更多强调安全,试图平衡智驾以往过度的曝光。

两天过去了,上述整改细则若属实,车企们都按细则改了吗?

以前强调智驾能力

最近车企发布会纷纷强调安全

还陆续推出智驾险

最近几天,有多家车企举行了新车发布会,有意强调安全,而以前智驾能力会是发布会的核心之一。

4月12日,昊铂的发布会以“安全智造”为核心主题,昊铂HL发布时还赠送了智驾险。据介绍,涵盖五大高阶智驾场景的首年智驾险,则以智驾误判事故全额赔付为全家出行兜底保障。

4月15日的沃尔沃新车发布会,更是主打安全,发布会主题就是“安全是一种信仰”,还提出了“一部沃尔沃半部安全史”的口号。

整个发布会就是围绕安全展开,其官方微博的推文中几乎全带上了“安全”的关键词。

发布会上,代言人胡歌也围绕安全展开演讲,他说“表演可以NG,生命不能重来”。

极氪也在15日的发布会上以安全为主题,讲车身、智驾。

也是在15日,鸿蒙智行向大家发出安全出行倡议。遵守交规: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占用应急车道;文明出行:礼让行人、文明停车、杜绝危险驾驶;安全智驾:规范使用智驾领航辅助(NCA)功能。

在昨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正式发布问界M8。余承东表示,安全就是最大的豪华,问界M8不惹事不怕事,采用七重安全设计。

M8赠送了鸿蒙智驾无忧服务,如果车辆在智驾场景发生事故后,分车型最高提供300万或500万的保障。

而今日的智界S7发布会上,作为工信部开会后的第一场汽车发布会,更是各种往“安全”上靠。

比如智界S7打出这样的口号“安全的快,稳得住的快”,一边强调百米3.3秒的加速,一边说安全。

加速快和安全放一起,“让每一匹马力都在安全中释放”,感觉有点硬往上靠的感觉。

发布会上的PPT依然用了“高阶智能驾驶”的介绍。

似乎每个环节都要在PPT上加上一个“安全”,用安全的名义讲加速、讲智驾。

反而作为智界品牌大使的刘亦菲,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智驾功能”相关体验时,使用“辅助功能”形容,并未直接提及“智驾”。

她表示,大家在一个很好的科技辅助的同时也要注意驾驶安全。刘亦菲还指出,这个(智驾)辅助功能确实帮助现代人节省很多精力,是一个好助手或者好的搭档;“有一些场景挺未来的,也挺科幻的”。

此外,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小米也相继推出智驾险服务。

不过,智驾险往往以车主已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为前提。在商业险已经涵盖部分风险保障的情况下, 智驾险更多是一种补充,对车主的实际保障作用有限。

智驾险通常是免费赠送,但这些隐形成本其实最终还要车主来承担。

而且一般智驾险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生效,比如,鸿蒙智行的智驾无忧服务,要求事故发生时智驾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同时交强险和商业险(车损全额)须在有效期内。

但是在判定交通事故是“人”还是“系统”上,需要车企配合,而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管,所以责任划分是个难题。

而且目前,大多数车企都是第一年赠送智驾险,往后车主想要得到这些补充保障,还要付出真金白银。

近期,多家车企联合发布智驾五项行业倡议。

4月14日,在中国汽研主办的“极智长测”测评技术研讨会上,中国汽研联合来自一汽、长安、比亚迪、赛力斯、丰田、大众、奇瑞、吉利、岚图、广汽、理想、智己、华为、地平线、同济等40余家企业共同发布了五项行业倡议:

统一L2智驾最低安全要求;强化驾驶监控与提醒干预;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标准;规范市场宣传与用户培训;推动数据共享与迭代机制。

车企官网介绍仍然用“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词

但有参加上海车展的车企紧急修改物料

据虎嗅汽车报道,有正在参加上海车展的车企人士表示:“所有人看到这个消息都忙晕了,几乎所有人的宣传物料正在紧张地修改和重做之中。”

不过,三言也联系了几个车企相关人士,不过他们对是否有更改物料一事表示并不清楚。

那么,车企在官网的宣传用词之中是否已经改变用词了?

三言查看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官网详情介绍,发现“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仍然普遍存在。

比如极氪还是高阶智驾,不过有小字提示“智驾功能为辅助驾驶,并非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激活时,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注意力。驾驶中手须握在方向盘上,遵守交通规则,并根据实际环境及时予以干预或接管”

岚图用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而特斯拉在智驾上的表述更加稳妥,分别表述为“基础辅助驾驶”“增强辅助驾驶”“智能辅助驾驶”。

可以看到,都用了“辅助”一词。也在智驾方案下方明显位置作出提示,“目前可用的功能需要驾驶员主动进行监管,车辆尚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对比来看,很多车企都把这些提示放到了很不起眼的页面最下方,而且还是浅色的小字。

目前大部分车企官网没有修改智驾相关描述,可能还是太赶,需要时间去变更。还有可能是规定细则并未形成正式通知。

官方选择这个时间点按下智驾“狂飙键”,有很多客观因素。

一是最近频出的交通事故,让智驾受到了很多怀疑。

再个是车企智驾宣传确实有点夸张。

有时候慢才是快,过分强调智驾的万能,却忽略了安全,这在汽车上不是一件好事。

规范智驾能避免误导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认知,明确责任边界,防止消费者因过度依赖而引发安全事故。

也能减少车企夸大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车企将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