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踩中风口后,2024年亏损近6亿元,钧达股份还有新故事吗?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4月15日,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Z:002865,下称“钧达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冲刺港交所IPO已是钧达股份继2024年8月6日、2025年4月14日两度递交招股书失效后的第三次递表。若本次能成功登陆港股,该公司将成为首家实现“A+H”双平台资本运作的光伏电池制造商。
但从业绩的角度来看,钧达股份此次冲击港股的时间点实际上稍显尴尬。受制于光伏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钧达股份的业绩在2022、2023年实现大幅增长后,2024年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回退,还录得近6亿元的亏损。
正因如此,钧达股份能否顺利穿越周期底部,成为了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收购转型,踩准光伏电池风口
据招股书介绍,钧达股份是光伏供应链中的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等组件可集成于光伏系统,光伏系统其后将用于发电厂、工厂、楼宇及住宅等各类场所,主要用于太阳能发电。
钧达股份称,凭借研发创新、关键技术和强大的运营效率,该公司为许多世界领先的客户(其中大部分客户位于中国)提供N型TOPCon和P型PERC电池,并在不同代主流光伏电池中保持竞争地位。
钧达股份的光伏电池销量从2022年的10.7GW增至2023年的30.0GW,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33.7GW。其中尤以N型TOPCon电池的销量增幅最为显著,由2022年的1.8GW增至2024年的30.4GW,大规模量产两年后便实现了数十倍的跃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在2023年和2024年只有少数几家光伏电池专业制造商和一体化制造商录得出货量的情况下,钧达股份分别以20.6GW和30.4GW的N型TOPCon电池出货量位居专业制造商第一名,市场份额分别为46.5%和24.7%。
值得注意的是,钧达股份在光伏行业耕耘的时间并不算长,该公司原主营业务为汽车塑料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2021年通过收购光伏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前十的捷泰科技51%的股权,正式进军光伏行业。
2022年8月,钧达股份率先在业内实现了最新一代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突破,将光伏电池的量产转换效率由P型PERC电池的约23.5%提升至N型TOPCon电池的24.5%以上;其滁州基地也开始大规模量产,逐渐构建起竞争壁垒。
钧达股份于同年3月与杨氏家族签订转让协议,将负责汽车塑料配件业务的主要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后者。于2022年1月1日至出售日期期间,该公司的已终止业务还录得了约1040万元的亏损。
随着钧达股份原业务于2022年6月彻底终止经营,该公司也顺利丢开亏损包袱,完成了由汽车配件行业向光伏电池行业的转型。
二、业绩骤降,行业周期磨底之痛
不可否认的是,在光伏行业高速增长的井喷期,顺势转型的钧达股份吃到了行业红利,该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收入分别增长305%、67.9%至110.85亿元和186.11亿元,并成功扭亏为盈,实现了8.21亿元和8.16亿元的净利润。
但进入2024年以来,钧达股份的业绩却开始全面回退,先是收入跌下百亿台阶至99.24亿元,46.7%的降幅接近腰斩;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至-5.91亿元,先前连续两年超8亿元的盈利如同昙花一现。
不仅如此,钧达股份的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10.2%骤降至2024年的-4.4%。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盈利指标的下滑主要是因全行业P型向N型过渡期间市价下跌导致平均售价下跌,因此导致硅片与光伏电池的价差缩小。
以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业务为例,尽管该产品的销量在2024年实现了约49%的同比增长,但平均售价却由2023年的0.67元/瓦腰斩53.7%至0.31元/瓦,直接抵消了销量的提升,最终导致收入下滑、利润骤减。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态势,钧达股份表示硅片及光伏电池行业正经历以市场为导向的供需调整,特别是N型光伏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增长,预计其竞争优势通过持续技术进步继续保持。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预计,2025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持续强劲增长,由2024年的510.2GW增长13.7%至2025年的580.0GW,而此等规模的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通常将转化为同年光伏电池生产需求的727GW。
此外,钧达股份认为中国有利的监管及行业方案以及指引在长期内会令市场趋稳,2025年一季度进入行业价格回升阶段,该公司也将借由市场利好趋势,利用领先的技术实巩固行业地位,渡过行业波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现金流出,布局海外能否翻身?
不过现实情况是,钧达股份想要在新的一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还需要不少努力。据其最新招股书,钧达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18.8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7.08亿元下滑49.5%。
再看利润端,2025年第一季度钧达股份的毛利率回正至4.0%,但受光伏产业链去产能周期影响,该公司依旧未能走出亏损的泥沼,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是其近五年来首度出现一季度亏损。
钧达股份在一季度财报中解释称,该公司持续开展N型TOPCon电池降本增效工作,不断提升TOPCon电池产品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际经营状况相较2024年下半年显著好转,亏损幅度已有所收窄。
但贝多财经注意到,在降本增效的同时,钧达股份的资产质量却趋于恶化。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1亿元;但截至2025年3月末,该项数值却骤降至-3.08亿元,且三个月内现金便流出了16.29亿元。
钧达股份的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呈流出态势,在2024年末录得14.28亿元负值的基础上,该公司截至2025年3月末三个月内的投资净现金流也高达-12.52亿元,是2024年同期-2.04亿元的六倍有余。
钧达股份解释称,经营现金流加速流出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据悉,该公司目前正在计划扩张海外产能,拟于阿曼投资建设5GW高效电池产能,旨在通过产能出海形式,增强全球市场的电池产品供应能力。
据钧达股份预测,其将在2025年开始阿曼5GW高效电池产能项目的建设,施工期目前预计持续约6个月。上述项目一期目前预计需要的总投资金额约为2.8亿美元(约合20.48亿元人民币),其将采取阶段性方针,以降低前期现金流压力。
此次若能成功上市,港股资本势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撬动钧达股份锚定已久的海外市场。但显然,钧达股份还有不少业绩面的现实问题,需要其运用实际经营成果来进行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