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飞被指“套路贷”:低息诱导借款,实际利率远超法定上限
近年来,信用飞作为一家主打航旅场景的金融科技平台,频繁被消费者投诉存在“套路贷”行为,包括高额担保费、隐藏借款合同、虚假宣传低息、暴力催收等问题。黑猫投诉平台上的大量案例显示,该平台涉嫌通过变相收费抬高实际利率,甚至与部分持牌金融机构合作,规避监管红线。
低息诱导借款,实际利率远超法定上限
信用飞在广告宣传中常以“低息贷款”吸引用户,但多位借款人反映,实际还款时才发现高额担保费被捆绑收取,导致综合年化利率远超国家规定的24%上限,甚至达到36%。
2024年4月,一位用户借款7500元,分12期还款,每月利息150元,但额外收取担保费,3期已还2300元,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5%以上;2024年6月,用户借款16500元,每月利息78.37元,但担保费高达239.72元/期,12期总担保费2876.64元,远超利息部分;2023年9月,用户通过信用飞向众邦银行借款13200元,合同约定担保费1090元,但实际收取1800元,综合利率达3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一年期LPR的4倍(目前约13.8%)。但信用飞通过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担保费”“服务费”等名目变相提高利率,涉嫌规避监管。
合同不透明,借款人权益受损
多位投诉者指出,信用飞未在借款前明确展示担保费,且拒绝提供电子合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有用户表示,借款后才发现担保费的存在,但平台以“系统维护”为由拒绝提供合同。 另一用户称,信用飞甚至删除历史借款记录,使其无法查询过往账单。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第4号令,金融机构必须以显著方式披露贷款年化利率、费用及还款方式,信用飞的行为涉嫌违规。
暴力催收:骚扰、威胁甚至致家人健康受损
除高额收费外,信用飞还被投诉存在暴力催收行为:
有借款人因逾期3天,被催收电话轰炸,导致家人心脏病发作;另一用户称,催收人员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公开威胁,甚至骚扰亲友。
根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催收不得骚扰无关人员,更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手段。信用飞的催收行为已涉嫌违法。
合作金融机构是否知情?
信用飞的资金合作方包括兴业消费金融、众邦银行、北银消费金融、三湘银行等。部分投诉指出,这些机构明知信用飞收取高额担保费,仍提供资金支持。
众邦银行被指授权信用飞收取超额担保费,但拒绝提供合同。 三湘银行作为资方,被投诉年利率达36%,远超国家规定。
若持牌金融机构纵容合作平台违规收费,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监管缺位,消费者如何维权?
目前,多数投诉在黑猫平台显示“已关闭”,但消费者反映信用飞仅部分退款,未彻底解决问题。律师建议: 一是收集证据,保存借款合同(如有)、还款记录、催收录音等; 二是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如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管理局。三是司法途径:若综合利率超过24%,可起诉要求调整;若涉及暴力催收,可报警处理。
信用飞被投诉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系统性乱象。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监管机构需加强对“变相高利贷”的打击,同时持牌金融机构应审慎选择合作平台,避免成为违规放贷的“帮凶”。消费者则应提高警惕,借款前务必核实综合成本,避免陷入“低息陷阱”。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