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乌牛:东蒙山牛岩岭长城碑文
作者柯银存在介绍碑文创作情况
开章篇
锺瓯江之灵气,享雁山之盛名;自古道教圣地,葛真人丹台仍在;陶弘景、林灵素道教师祖曾在此修行。神牛屹立、浙南第一洞天、东蒙之巅,眺望瓯江之水滔滔东逝。以峰高谷深,陡崖百丈;奇峰怪石,鬼斧神工而称雄;以堆青叠翠,绿浪翻涌,仙气飘逸,蔚为壮观而忘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有唐代诗人孟浩然:“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晋朝永嘉太守谢灵运,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南宋状元王十朋等文人墨客遥临之榻,诗词歌赋历代鸣颂。千年“乌牛纂”,承前启后;以“道观”为核心,历代修筑道路、亭台楼阁多处。于2010年,发启人之一:陈德光先生(1963年生于乌牛码道村)与团队成员携手共进;出谋划策;为57.1公顷、海拔476米的“东蒙山”绘制蓝图。开疆拓土,在荒野山涧修建登山道3116级、云海之廊、瞭望台、东蒙广场、东蒙驿站、东蒙山之巅、牛岩岭长城等。
建设篇
在崎岖溪流间开道,选悬崖峭壁上筑亭;择脊梁处设驿修廊,诠释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之经典。从堪察到设计,从开垦到施工,从购物料至上山,从雨季山洪到冬季防寒等,团队成员亲历亲为,面面俱到。为亭台、楼阁、长城、道路筑构,处处求师学艺。为节省费用,整体预期精算精选,将每分善款用在刀刃上为宗旨。支付造册公示;捐赠立碑铭记。陈先生邀亲友自费赴八达岭和嘉峪关长城;观摩、拍照、丈量、用心记录。为保质保量;凡所购物料或长城砖定制,项项把关。为工程进度;监管规划施工,督导安全,特殊时一日登山往返多次。2016年启动“孔雀坪驿站”与南环线牛岩岭的建设计划。以一比一模仿“八达岭长城”的建筑格局;以古温州五县命名:永嘉门、永安门、永乐门、永泰门和永平门,总长度二千多米,现建成“烽火台”三处。历时十五载,终将“东蒙山”成温州网红打卡地,称之为“温州长城”的美誉。
骡子篇
今天拾级攀登时,脚下阶梯的沙石料、施工的设备、工具等,属沿线施工,不便设机械化索道,只能以古法驮物。驮物上山的功臣,非人类的忠诚朋友“骡子”莫属;它那幼黑的皮毛,细小的四肢,驮着三四百斤的物料,走在陡坡与碎石的荒地;杂草或峭壁的岩石边沿;那强健的体魄,也致全身擅抖,极力地拾级向上攀爬;汗如雨下,气喘吁吁,口流白沬,眼眶含泪;背缕的承重与摩擦,致肩背皮开肉绽;夏临酷暑,乘夜间出发驮物料上山;十几年的施工期,日复一日,一趟又一趟,数以万计,如数驮至,从不间断。东蒙山的所有物料无一不是“骡子”的艰难付出。同时,也导致25头骡子付出鲜活牲命的惨痛代价;让人痛心至极啊!
硕果篇
东蒙山的一景一物,一花一木;均以人力、物力、智力与财力为基石。做民间公益,最难的就是确保经费持续到位;累年积月,劳心费神,为筹资饥而忘食。陈先生的毅力与信念,得到队友们支持,携手抱团,战胜一切的满怀信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致电亲朋好友、拜访客商(华侨)与企业(商会)等社会各界人士;赴广州、东莞、海宁等地;深得有识之士的慷慨援助,募捐善资达二千多万元;乐施之举,感动天地。现“东蒙山”恰似琼楼仙阁,犹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盛传千里。游人慕名登临,心旷神怡;受益于四方黎民,惠福于千秋万代。众乡邻:本邑有“琴棋书画”(林曦明、叶长海、戴家妙、蒋川)四大文坛奇才,彰显东方艺术,美誉全球。乌牛四乌“茶、米、酒、猪”特产闻名全国。东蒙山的建设尚未止步,前者均耳顺古稀之年,需后人继而发奋,携手将东蒙之巅再创辉煌。
柯 银 存 著
于2024年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