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纪:在云端触摸永恒
西藏行纪:在云端触摸永恒
——谨以三万英尺的虔诚,镌刻雪域馈赠的朝圣笔记
文/邓玉伦
第一篇章:林芝·桃花与神山的密语(4月6日-8日)
4月6日|巴松措:蓝瞳初绽
当航班降落在米林机场时,云层恰好裂开一道缝隙,十指山雪峰如银色獠牙刺破苍穹。下午三点抵达巴松措,这个被藏人称作“绿色湖水”的高原湖泊,正以变幻莫测的蓝调迎接来客。湖心岛上的错宗工巴寺传来低沉的法号声,经幡隧道在风中翻涌成七彩河流。蹲在观景台边缘,看阳光将湖面切割出翡翠、孔雀蓝、钴蓝的色块,恍若打翻了一整座波提切利的调色盘。
暮色四合时返回林芝市区,同行刘哥的挚友熊局长早备好丰盛的接风宴,藏香猪火锅的香气从街角老店飘出。墨脱石锅锅里翻滚着野生松茸与高原特产,蘸着辣椒酱的牦牛肉片滑入喉咙的瞬间,高原反应的眩晕竟被辛辣驯服。
4月7日|索松村:神山披金
派镇午餐后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江水裹挟着雪山的骨血奔腾咆哮。下午三点踏入索松村,百年野桃树的虬枝在藏式民居上空织就粉色穹顶。傍晚七点,全村摄影者如朝圣者般聚集在观景台。南迦巴瓦峰始终躲在云纱之后,直到傍晚7点55分,夕阳突然烧穿云层,鎏金光芒自锥形雪顶倾泻而下,整座山体如同熔化的黄金浇筑而成。快门声、惊叹声碰撞回响。据开车的孙师傅说一年中能见到日照金山的也没几天,看来我们都是幸运的人,也许是我们的执着与真诚感动了羞女峰上的神。
4月8日|色季拉山:风与鹰的叙事
正午穿越色季拉山口时,狂风卷着雪粒在经幡阵中奏响自然交响乐。海拔4720米的标识碑前,几位骑行者正对着镜头嘶吼,声音瞬间被罡风撕碎。第一次挑战如此高海拔,我们一帮人居然没有恐慌甚至有点小兴奋。在老兵石锅鸡店里,墨脱石锅煨出的鸡汤翻滚着乳白浪花,松茸与藏香鸡的鲜味随着海拔表指针的回落逐渐苏醒。鲁朗小镇是恒大依托其原始森林重金打造的 国际小镇,在人工湖畔,几个资深美女以各种姿势摆拍,玩得不亦乐乎,可怜我们两个护花使者,既不喜欢人造景又不喜欢拍照技术。还是刘哥说得好,她们开心就好!
第二篇章:山南·时空褶皱里的光影(4月9日-10日)
4月9日|羊卓雍错:液态宝石
我们午后两点多抵达山南火车站,又是刘哥挚友徐局亲自来接并且直奔羊湖(羊卓雍错),下午5点,我们到了岗巴拉山口,羊湖以超越光谱的蓝冲击视网膜。沿着S形公路盘旋而下,湖水随着云影变幻呈现出普鲁士蓝、蒂芙尼蓝、孔雀绿的渐变。帮我们开车的是一个来自江南的高素质小周美女,读大学时就徒步进藏并定居就业,如今已成长为山南市评标委员会首席专家,不但人长得漂亮,能力强,而且一路上把山南市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我这个恐高症患者忘记了恐高。晚饭又是徐局精心备好了接风洗尘,他们的热情让我们自诩“客如家人”的客家人汗颜。
4月10日|雍布拉康:废墟上的史诗
晨雾中的西藏第一座宫殿,宛如悬在空中的金色箭镞。残存壁画上,松赞干布的眼眸历经千年依然灼灼如炬。经幡在刺眠的阳光中猎猎飞扬,恍惚看见文成公主的钗环坠入历史的褶皱。
第三篇章:拉萨·与布达拉宫的三日痴缠(4月11日-13日)
4月11日|初见:宫墙下的光阴褶皱
10日下午,我们到达拉藏,住进了位于布达拉宫与大昭寺中间绝佳位置的汉庭优佳酒店,刚刚安顿好,便迫不及待地赶往布达拉宫广场取景拍照,我和刘哥两位使者哭笑不得,调侃说:这些美女很好养,不用吃,找个地方让她们取景拍照就可以养活。
11日9点的药王山观景台已架满三脚架。当晨光为布达拉宫十三重金顶逐层镀金时,五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突然在现实维度展开。转经道上的老阿妈次仁,手持鎏金转经筒顺时针行走,呢喃的六字真言与鸽子振翅声编织成圣城的晨曲。
随后我们便进入博物馆,认真了解了西藏的人文历史。午饭后便进入大昭寺,大昭寺是专为松赞干布的妃子尼泊尔赤尊公主所建,里面供奉着汉藏佛教佛象,我们跟着做足了功课的同行玩伴小周的介绍,似懂非懂地听着各种朝拜规矩和故事。结束后我们便赶到刘哥的好朋友,前来拉薩出差的张局长精心安排的具有浓郁藏文化风格木拉木餐馆,让我们全方位体验了一顿藏餐的饕餮盛宴,集间还载歌载舞,让我们第一次来西藏的老广全方位了解了藏文化,漂亮的藏族女孩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敬献了哈达!据说,那白色的圣洁的哈达是南迦巴瓦峰上的羞女扯下白云做!
真的是非常非常感谢热情好客的张局长!
4月12日|沉浸:圣殿的十二时辰
从开始到达拉薩到离开,我们这些人特别是资深美女们几乎一有空就到布达拉宫广场取景拍照,她们喜欢的程度我无法描述,只能用“沉浸”。我们是12日中午随着朝圣人群进入布达拉宫的,在陡峭的台阶旁以及整座宫殿的内外墙,每年善男信女们捐赠的牛奶加糌粑、蜂蜜、白糖搅拌后粉刷出带着甜蜜的不一样的白。法王洞内,松赞干布等身像的琉璃瞳孔中,倒映着二十一世纪游客的闪光灯。黎明前的布宫广场,长跪叩拜者的身影被地灯拉成修长的剪影。正午坐在宫墙阴影里,看喇嘛们绛红色的袈裟掠过白石阶,手中铜壶滴落的酥油在地上凝成琥珀。傍晚的珍宝馆,九眼天珠在射灯下流转神秘光晕,忽明忽暗似在诉说吐蕃王朝的秘史。
结语:铁轨上的朝圣回响
4月13日清晨七点,药王山的晨雾还未散尽,布达拉宫金顶还笼罩在昨天晚上的雪雾中。九点二十五分,Z6802次绿皮火车缓缓驶出拉萨站,供氧车厢的蓝光映着藏民手中的念珠,铁轨与大地合奏出低沉的诵经声。
当雄草原的藏野驴群掠过车窗时,车厢广播提示海拔攀升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几位旅客贴着车窗拍摄冰川,玻璃上重叠的手印像朝圣者匍匐的剪影。午后经过措那湖,湖水蓝得仿佛要漫进车厢,对岸雪山倒影被游荡的藏原羚踏碎成银箔。可以想象,黄昏时分,昆仑山脉的雪峰在暮霭中列队相送。当青海湖的深蓝在黎明时分撞入视野,远处水天相接处,隐约有雪山轮廓浮动——或许那是念青唐古拉山在云层后挥手。铁轨依旧向着西北延伸,而我的掌纹里,已烙下布达拉宫砖墙的纹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