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展 “感知世界,温暖同行” 多感官互动日活动
为了向特殊儿童群体传递社会关爱,助力茁壮成长,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与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携手合作,共同启动了“闲暇时光,温暖陪伴” 长期志愿服务行动。4月13日,该项目的第二期活动——“感知世界,温暖同行” 多感官互动日活动正式开展。在这一天,特殊儿童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以独特的多感官体验方式,去探索和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活动现场洋溢着温暖与爱。
活动当日,通过精心设计的感官体验与安全保障,活动旨在为孩子们创造安全、愉悦的互动环境,帮助他们在适度的感官刺激中放松身心,探索与外界的联结。
为确保活动安全开展,福利院提前移除活动室内尖锐物品,所有物资均经过严格消毒。志愿者在活动前接受了专业培训,重点强化医疗禁忌事项,如避免强光、噪音及头部触碰,并模拟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每位参与者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互动。活动过程中,护理员全程监督,每2至3名儿童由1名志愿者固定陪伴,通过非语言观察及时调整互动方式。
活动围绕视觉、触觉、听觉与嗅觉展开分层体验。在触觉探索环节,孩子们通过触摸毛绒、粗麻布、砂纸等不同材质的“触觉探索板”,感受多样化的触觉刺激,志愿者同步以温和语言描述材质特性,辅以轻柔抚触增强互动安全感。听觉与嗅觉体验则通过雨声音乐和新鲜水果切片展开,音量严格控制在40分贝以下,气味接触时间不超过3秒,既避免过度刺激,又为孩子们提供了适度的感官输入。大部分孩子对触摸和嗅觉的活动非常感兴趣,甚至拿着密封袋一一跑去给志愿者嗅闻。
为进一步促进肢体活动与感官整合,志愿者伴随轻柔音乐辅助孩子们进行关节操律动,通过手肘弯曲、脚踝轻晃等动作,结合音响播放的歌曲,在趣味中提升肢体协调能力。伴随着轻柔的歌曲,志愿者推着孩子的轮椅,在活动室与走廊之间缓缓移动,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无邪的笑容。活动尾声,志愿者与孩子们共读《触摸大自然》绘本,引导他们触摸书页上的图案,最后以轻击掌心的温馨仪式告别,为活动画上温暖句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特别关注儿童的个体反馈,通过记录每位孩子的表情变化、呼吸频率或手指微动等非语言信号,分析其偏好与反应,为后续活动优化提供依据。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团队召开分享会,总结“观察—调整—响应”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特殊儿童需求的理解。
尽管部分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感受,但他们放松的微笑、主动触碰材料的动作,甚至是眨眼间的细微变化,都被视为珍贵的互动回应。正如活动策划中所强调的:“他们的回应或许静默,但每一次眨眼都是对话。”孩子们牢记志愿者的脸庞,握住志愿者的手笑着说:“姐姐,下次还来找我玩好吗?”展现出此次活动不仅为脑瘫儿童搭建了感知世界的桥梁,更通过志愿者与专业团队的紧密协作,传递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未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将继续探索适配性活动方案,助力孩子们在温暖陪伴中拥抱更多可能。
来源: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通讯员:胡明、张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