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本人查出了肺结节......

杨玉伦说肺结节 原创

2025-04-12 19:57

在大众的认知中,医生作为健康的守护者,似乎天生就拥有抵御疾病的盾牌,永远不会成为疾病的受害者。然而,医生也是普通人,同样会受到疾病的侵扰,包括肺结节这一日益常见的健康问题。

近期,一家医院对40岁以上的职工进行了年度健康体检。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体检项目中的胸片被更为精确的胸部CT所替代。体检报告一出,在该医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超过一半的职工被查出患有肺结节。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医院迅速组织本院专家团队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筛查和评估。从1000多名被查出肺结节的职工中,筛出了20多个疑似高危病例。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院方还特意邀请了我和医学影像科专家前往进行会诊。经过会诊分析,我们最终确定了该院5位职工需要进一步诊治,而其余患者的肺结节则被判断为低风险,只需每年进行一次CT复查即可。

在这批被查出的肺结节患者中,有一位副主任医师因父亲曾患癌症而倍感焦虑。尽管我们经过会诊认为她的肺结节很有可能是炎性结节,但她仍然难以释怀,坚信自己患上了早期肺癌,并迫切希望尽早通过手术切除肺结节。面对她的焦虑,我们在电脑上打开她的CT影像,耐心地讲解早期肺癌和炎性结节影像特征不同,帮助她理解她本人肺结节是炎性结节,不需要手术。最终,这位副主任医师按照我们的建议,口服14天的消炎药,一个月后复查CT,结果显示肺结节已经消失。

肺结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性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肺结节检出率高达60%~70%。这些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恶性结节仅占1%~1.3%。良性结节多由炎症、结核、真菌感染等引起,而恶性结节则可能是早期肺癌或转移癌的征兆。

面对肺结节的诊治,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长期吸烟、有癌症家族史或在高污染环境工作和生活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

2.冷静应对:首次发现肺结节时不必过于焦虑,因为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诊治或随访计划,通常3~6个月或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

3.谨慎判断:有些肺结节与早期肺癌在形态上相似,但可能是炎症或感染性病灶。因此,在决定手术前,应多看几位医生,避免因恐慌和冲动而匆忙选择手术。抗炎治疗后复查CT,结节可能会变小或消失。

4.随访观察:即便是恶性肺结节,也多为进展较慢的早期肺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误诊断或随访观察通常不会影响疗效。

5.及时干预:若随访过程中结节增大或出现恶性特征,应高度怀疑恶性并及时手术或进一步检查,如增强CT、PET-CT或穿刺活检。确诊为恶性结节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早期肺癌的手术治愈率可达90%以上。

医生亦凡人,面对肺结节这一健康挑战时,同样需要冷静、智慧和科学的态度。通过定期筛查、冷静应对和科学诊治,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肺结节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州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杨玉伦供稿)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