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三度冲击港股:三年累亏12亿,市场份额仅0.6%

财经三剑客 原创

2025-04-12 14:49

在AI行业的风起云涌中,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曾被誉为AI领域的璀璨新星,然而,其上市之路却走得异常坎坷。从2020年首次冲击科创板失败,到如今三度递表港股仍未果,云知声的资本市场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成立于2012年的云知声,曾以其独特的语音技术和AI解决方案在一级市场备受追捧。然而,随着市场对AI概念的祛魅和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云知声的上市之路变得愈发艰难。尽管在过去十年间,云知声几乎每年都有融资进账,集结了超过30家资本,但其上市梦想却始终未能照进现实。

从近年来披露的招股书来看,云知声的业绩困境愈发凸显。其营收规模虽然保持增长,但市场份额却仅为0.6%,与前排玩家存在着巨大差距。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云知声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01亿元、7.28亿元、9.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33%、21.05%、29.04%。与此同时,云知声的亏损状况也令人堪忧。近三年来,其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且亏损规模随着营收的增长而明显扩大。这主要是由于云知声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其研发开支几乎吞噬了当年的全部毛利。

除了业绩困境,云知声还面临着客户增长近乎停滞和客户留存率下滑的严峻挑战。在生活AI和医疗AI两大业务领域,云知声的客户数量增长有限,且客户留存率持续下滑。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生活AI业务的客户数分别为373家、389家、411家,拓客有限,而2024年项目数目相比去年的913件还减少至711件,总体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每名客户的收入增加。同时,医疗AI业务的客户数分别为165家、167家、166家,三年间增长停滞,而客户留存率还出现明显的下滑,分别为70.4%、64.8%、53.3%,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客户的流失对于云知声的风险不言而喻。

更为严重的是,云知声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大客户存在依赖。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持续较高,且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居高不下。这导致云知声在回款能力和议价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公司资金压力巨大。

此外,云知声在业务转型和技术迭代方面也面临挑战。虽然其发布了山海大模型,并在推出之后实现了多次技术迭代,但大模型的相关收入仍然有限,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这反映出云知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

综上所述,云知声在上市之路上屡遭挫折并非偶然。其业绩困境、客户增长停滞、客户留存率下滑以及依赖少数大客户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云知声需要深刻反思并调整战略方向,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否则,其上市梦想恐怕仍将遥遥无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