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中的特斯拉,被特朗普“背刺”

字母榜 原创

2025-04-12 12:49

特朗普搬起了石头,却砸了马斯克的脚。

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两款进口纯电车型Model S和Model X已经无法订购。

一位特斯拉一线销售员工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确认了这一消息。她表示,目前进口两款车会被征收高额关税,导致零售价格过高,因此特斯拉下架了Model S/X的车辆定制服务,消费者只能购买已经完成进口清关的现车。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Model S/X的现车极为紧俏。截至4月11日上午,Model X全国仅有的7辆现车已被预订一空;Model S同样车源紧张,红色版本全国仅有5辆,很可能一天内全部售罄。

按照特斯拉的政策,消费者购买Model S/X现车,适用此前的15%税率,即额外支付车价的15%。而截至4月11日,中国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高达125%,以回击美国对华加征的145%税率。

Model S/X暂别中国市场,是特朗普政府挑起关税战后,马斯克遭遇的又一次“背刺”。

目前,Model S/X仅在特斯拉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厂生产。按照最新税率,在出口至中国时,这两款车将被加征高额关税,终端售价高达150万至180万元,远远超出实际价值,已经没有正常销售的可能。在此情况下,特斯拉不得不宣布停止订车。

不过,这两款车在中国的销量一直很小,不及两款主力车型Model 3/Y的零头,被国内进口关税挡住的中国消费者并不多,特斯拉受到的实际影响也很有限。

真正问题是,特斯拉美国工厂大规模使用其他国家供应商的零部件,S3XY、Cybertruck等车型均不例外;特朗普政府挥出的关税重拳,结结实实打在了马斯克和特斯拉身上。

与中国工厂相比,特斯拉美国工厂的供应链本土化程度低得多。美国越筑越高的关税壁垒,不可避免地推升特斯拉美国工厂的生产成本,并反映在终端售价上,进而拖累特斯拉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销量。

除了汽车,特斯拉的储能、机器人业务对于中国供应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特朗普试图把中国产品挡在门外,离不开“T链”的马斯克不得不为之买单。

此前,马斯克全力支持特朗普,公开为之站台、背书,甚至不惜领衔DOGE、在大西洋两岸舞枪弄棒,如今却因为这一选择而遭遇反噬。

过去几个月,他的商业帝国已经步入风暴中心——个人声誉受损、多个市场销量大跌、门店被砸、欧美消费者抵制。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给予实际支持,反而不顾马斯克反对,强打关税牌,试图以自伤八百的方式逼迫他国让步。

图源:AI制作

结果,特朗普政府没能取得“战果”,马斯克和特斯拉也在泥坑中越陷越深。美国不肯放弃关税战,导致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美国制造企业的成本飙升,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重压之下,马斯克不得不呼吁特朗普改弦更张,却无人理会。特朗普甚至在内阁会议上当着马斯克的面说,“我不需要埃隆做任何事,只是碰巧喜欢他而已。”

在这一危局中,马斯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多年前就推动特斯拉在中国建设工厂,并基本完成供应链的本土化。这让特斯拉在关税战中保住了一块宝贵的“根据地”,成为继续发展中国乃至更多海外市场业务的避风港。

A

对于特斯拉来说,在这场特朗普当局掀起的关税战中,美国业务受到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中国业务。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设有六座工厂,其中加州工厂建成于2010年,生产所有的Model S/X,以及一部分Model 3/Y,主要供应美国本土市场。虽然建厂已有十余年,这座工厂的供应链本土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截至2025年,特斯拉S3XY、CyberTruck等车型大约60~75%的零部件产自美国或加拿大;墨西哥是最大的进口零部件来源地,占比20~25%。

过去数十年间,特斯拉作为全球车企依赖全球供应链,并不是一个大问题,甚至是企业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而与其他美国车企相比,特斯拉供应链的本土化程度并不算低。

但随着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关税战的开打,特斯拉的供应链成为软肋。倘若特朗普当局坚持对其他国家征收高关税,特斯拉将需要为上游供给付出额外成本,进而导致全系车型上涨,并传导至美国消费者身上。

《晚点LatePost》此前报道称,一位分析师测算,按照104%的关税计算,特斯拉在美国的汽车成本将上涨20%~30%。

与此同时,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击,特斯拉的进口税同样大涨。

此前,中国车主购买进口Model S/Y,需要支付15%的进口税;以起售价68.49万元的Model S为例,进口税约为10万元。如今,这一税率提升至145%,进口税高达99万元。这两款车在中国的潜在买家被进一步压缩,并被其他品牌分流。

此前,在不少海外市场,特斯拉主动收缩了Model S/X的销售。特斯拉日本宣布将从3月31日起停止接受新的S/X订单;在欧洲多个国家,特斯拉也宣布了类似决定。如今,Model S/X也要暂别中国了。

与压力山大的美国市场相比,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暂时未受影响。

六年前,特斯拉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相比美国加州工厂,上海工厂起步之初就提出要全面本土化;如今国产版Model 3/Y的供应链本土化程度接近100%,基本不需要从美国进口零部件。

这也意味着,中国针对美国加征的关税,并不会导致国产版Model 3/涨价。此外,特斯拉FSD在推出国内版本后,也没有出现调价迹象。

另一方面,上海工厂的一部分产能用于出口,但主要面向欧洲、亚太、澳新等市场,暂时也不会被关税战波及。

除了现有车型,特斯拉计划今年年中发布更便宜的入门车型。综合多方信息,这款新车有可能在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工厂同时生产;届时,倘若关税战仍在持续,美国消费者有可能面临更高的售价;而对于中国、欧洲等市场的消费者而言,即便关税没有回落,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关税阴影下,特斯拉在美国遇到的挑战,甚至存在传导至中国的可能。

在第一大市场美国,特斯拉如果长期顶着关税造车、卖车,财务业绩有可能受到拖累。届时,特斯拉在第二大市场中国的表现就更加重要。

更何况,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正在快马加鞭追赶,特别是小米SU7,去年底已经反超Model 3成为单月销冠;特斯拉在中国少了Model S/X压阵,只靠二三十万的Model 3/Y打天下,竞争压力也会变大。

B

除了汽车,特斯拉还有储能、机器人等业务板块,同样逃不过关税战的影响。这些业务面向全球市场,但在当前阶段,依然是特斯拉和美国消费者最受伤。

特斯拉2015年推出家用储能产品Powerpack,2019年推出容量更大的商用储能产品Megapack。如今,储能业务已成为特斯拉的重要增长引擎,2024年这一板块的营收同比增速高达67%,电动车板块则下滑6%。

不过,这块业务长期面临产能瓶颈;特别是Megapack,推出后一直供不应求。2021年9月,特斯拉在美国加州建设首座超级储能工厂,依然无法满足所有需求,订单交付时间动辄长达一两年。

为此,特斯拉再度将目光转向中国。2024年5月,特斯拉在上海开建第二座超级储能工厂,今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10个月。

按照规划,这座工厂将主要面向国内和亚太市场,首批Megapack已经发往澳大利亚。这些市场的企业用户理论上不会被美国对华关税壁垒所拖累。

但对于特斯拉而言,上海超级储能工厂原本是为了缓解加州工厂的产能压力而建设。倘若这座工厂的Megapack因为关税无法销往美国,其长期战略价值就大打折扣。

而对于设在美国的超级储能工厂而言,特朗普关税同样是一个巨大障碍。

根据《晚点LatePost》,这座工厂建成后,长期从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中国供应商采购电芯,用于组装Megapack。其中,宁德时代是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最大供应商。

特斯拉美国储能工厂依赖中国生产的电芯,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成本考虑。如今,宁德时代等公司被课以高昂的进口税,Megapack生产成本预计将大幅上升。

与此同时,上海储能工厂能够利用中国本土供应链,成本较为稳定,原本有机会返销美国,却被特朗普关税挡在门外。特斯拉储能业务有可能承受内外夹击的压力。

特斯拉的机器人业务,同样有可能被特朗普关税暴击。

图源:AI制作

马斯克把机器人视为下一个重要机会,计划今年投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5年计划试产5000台,2026年目标产量达5万台。他表示,“擎天柱”量产后,单台成本有望降至2万~3万美元,低于多数新能源汽车价格。

然而,“擎天柱”机器人要想以合理成本量产,从内到外都离不开中国厂商来支撑,包括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绿的谐波、骏创科技、浙江荣泰等。如果这些厂商全都要背上特朗普关税,Optimus的成本又要上升一大截,马斯克的机器人梦想将难上加难。

无论是造车、造电池等成熟业务,还是机器人这样的尖端项目,特斯拉都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支撑。中国厂商依靠强大工业能力形成“T链”,已经成为马斯克无法舍弃的底层能力之一。

同时,美国工业体系并不完整,技术工人匮乏,马斯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T链”的替代品。就算美国进口关税高企,中国供应商也不太可能马上丢掉马斯克的订单;特斯拉要想继续做这些业务,就不得不承担特朗普关税。特朗普关税表面上打击了“T链”,实际上回旋镖砸在马斯克脸上。

C

面对风雨欲来的关税危机,马斯克很早就嗅到了危险,并开始多方布局,却效果寥寥。

对于中国供应商,马斯克此前与他们“共克时艰”。此前,美国每一次针对中国加税,特斯拉都会和供应商商讨应对之策,并共担成本。

2019年至今,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屡次对中国加税,特斯拉需要的汽车零部件、锂电池等均被列入清单。但这几波加税分散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特斯拉和中国供应商的应对空间相对充裕,最终分别承担一部分,并通过涨价转嫁给消费者。

从过去几年的财报来看,特斯拉受到不小的负面影响,但仍然通过与供应链分摊成本等手法,较为成功地消化了这些关税成本,毛利润率处于高位。

2018~2024年,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润率大体在20%~30%之间波动,其中2021和2022年逼近30%,2023和2024年跌破20%。这一持续盈利能力,与基本不受关税战影响的“新能源一哥”比亚迪相当。

然而,过去几天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远远超出任何企业的承受能力,特斯拉及其背后的中国供应商也不例外。“共克时艰”这条路很难再走通。

把中国工厂搬到美国或其邻国,是破局手段之一。马斯克早在2022年就鼓动中国供应商去墨西哥设厂,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这一动议最终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马斯克施展芊芊妙手,试图影响美国政府的关税决策。

3月底,当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和某些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时,马斯克就表示,此举将对特斯拉产生“重大”影响。

4月初,眼看关税战不断升级,马斯克直接向特朗普发出了撤销新关税政策的呼吁。此外,马斯克在意大利的一场活动上表示,欧美应该走向零关税。

马斯克甚至与特朗普关税操盘手、美国总统首席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陷入口水战:纳瓦罗暗示马斯克的关税政策主张是出于商业目的,想获得“便宜的外国汽车配件”,马斯克旋即回怼纳瓦罗“比一袋砖头还蠢”。

马斯克的一系列举动,没有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产生丝毫动摇。

特朗普对于马斯克请求撤销新关税不理不睬;针对马斯克与纳瓦罗的嘴仗,白宫方面只是不痛不痒的表示,“男人之间总会吵吵闹闹”,并不把马斯克的诉求当一回事。

事实上,过去一个多月,特朗普政府对于这位商业巨擘的热情正在迅速降温。

马斯克身为企业家,却自愿充当特朗普政府的“上书房行走”,过去几个月投入巨大精力带领DOGE整顿美国政坛,得罪大西洋两岸的政府和民众,导致自己挨骂、门店被砸、销量暴跌。马斯克此前在采访中感叹,“很艰难”。

忠实拥趸吃了亏,特朗普的反应却不温不火,仅仅是在白宫门口当众买下一辆Model S,外加口头表扬,作为对马斯克的“安抚”。至于马斯克反对特朗普关税,并没有对美国关税政策产生真正影响。

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特朗普,白宫斌并不是第一次“坑”马斯克,但从未像过去一个月这么凶狠。自封DOGE大总管的马斯克,眼睁睁看着自家利益受损,却又无法可想。

反而是马斯克2019年之后推动本地化生产,先后在中国上海、德国柏林等地设厂,成为特斯拉在风暴中依然守住市场份额的关键。

在第二大市场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Y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不久前推出的焕新版Model Y,3月售出4.3万辆,再度回到国内纯电车型销量榜首。

同时,上海工厂还向欧洲等市场大批供货,间接缓和了美欧关税壁垒对于特斯拉的影响。刚刚建成投产的上海超级储能工厂,也成为特斯拉储能业务提升产能、摊薄成本、平抑关税影响的筹码。

在逆全球化时代的关税战中,企业自身加速本地化,是唯一长期有效的应对之道。未来,如果马斯克能够将机器人等业务搬到中国,并效仿汽车、储能业务搭建本地化供应链,那么特斯拉应对全球关税挑战的空间将更加宽阔。

但对于马斯克而言,倘若继续把工厂从美国搬到中国,无异于公开与鼓吹MAGA的“特朗普路线”决裂,也意味着这位DOGE负责人在美国政坛走向终结。这是一个商业上更正确的决定,但也显然是一个更艰难、更需要勇气的决定。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马斯克评特朗普汽车关税政策:对特斯拉有“重大”影响》

IT之家,《特斯拉中国停止供应 Model S / X 新车,仅可购买库存车和二手车》

界面新闻,《白宫内讧升级,马斯克炮轰贸易顾问“比砖头还蠢”》

新华社新媒体,《跑出新速度!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晚点LatePost,《亿纬锂能成为特斯拉第 6 家电池供应商,2026 年开始供应储能电池》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