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亿美元收购狼爪,安踏要做运动圈的LVMH?
作者|李静林
品牌收割机安踏再度转动飞轮,给自己的版图列表上加入一个重磅名字。
4月10日,安踏集团发布公告,从Topgolf Callaway Brands公司手中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后文均称狼爪),基础对价现金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加上净营运资金及其他惯常调整项进行调整,预计本次收购将于2025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完成。
这是一则已经在行业内流传一月有余的传闻,最终尘埃落定。被一众收购品牌捧上千亿营收的安踏,依然不停扩充自己的版图。已在户外领域有深度布局,牢牢占据高端市场的安踏,想要借着狼爪这个有着四十余年历史的德国品牌,进军千元区间的大众户外赛道。
超高端始祖鸟、高端Salomon、迪桑特、可隆、大众市场狼爪......安踏对户外市场的渗透步步清晰,严丝合缝。风起云涌的运动户外江湖,俨然走向「安踏+其他」的市场大格局。
这个运动户外领域的超级品牌帝国,依然在不断膨胀。
2024年是安踏实现跨越的一年,业绩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球第三大运动用品集团。
财报数据显示,安踏主品牌、FILA和其他品牌(包括可隆、迪桑特等)的收入分别为335亿、266亿和107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是48.6%、40.3%和11.1%。叠加亚玛芬51.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8亿元),安踏集团总收入达到1085.78亿元。当前,全球市场的千亿运动品牌只有耐克、阿迪达斯和安踏三家。
然而在千亿数字之下,安踏实际面临着业务换档的现实和深层诉求。尽管FILA的收入规模依然很大,但增长引擎已从FILA切换到可隆和迪桑特身上,户外风潮从运动时尚手里接过接力棒。
FILA的降速从几年前就开始。2019年到2024年,其营收增速分别是73.9%、18.1%、25.1%、-1.4%、16.6%、6.1%。今年初安踏时尚运动品牌群换帅,老功臣姚伟雄离任,营销背景出身的江艳接任。当时有行业从业者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姚的年龄和精力可能不太适合高强度的前线业务拼杀,尤其是FILA当前面临的挑战不同以往。”这句话也透露出FILA相对尴尬的处境。
此消彼长之间,可隆和迪桑特成为安踏新的增长曲线。2024年,这两个品牌成功跻身百亿规模,收入同比涨幅达到53.7%。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解读业绩时提到:“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过去两到三年,做得好的品牌都是小众垂类品牌”——这句话无疑解释了安踏多品牌业绩增减的市场原因,也给这次收购狼爪埋下伏笔。
可隆、迪桑特突破百亿,可喜的同时也让安踏开始做下一步思考——丁世忠的判断是,百亿规模品牌都很难获得高增长。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安踏势必要在可隆、迪桑特之外做持续的多品牌布局。FILA在安踏的构想中已经结束高增长,未来的目标是稳定,可隆和迪桑特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要走向这个阶段。
狼爪适时浮现,给了安踏全新的着力点。更重要的是,狼爪补足了安踏品牌布局的一块空白。
品牌定位上,价格在1000-3000元区间的狼爪卡住了户外中端市场,也就是安踏公告中提到的「大众户外运动」圈层。而高端市场,安踏早就靠亚玛芬和可隆、迪桑特等品牌牢牢占据。反倒是低一个价格段的区间,一直被北面、Columbia、凯乐石等品牌瓜分,安踏始终未能踏足。狼爪就是安踏在户外领域品牌布局的又一块拼图。或许我们可以预测,短期内进入安踏体系的狼爪不会大幅度抬价,而是要把所处的价格带牢牢占住。
收购狼爪也将继续推进安踏的全球化战略,尤其对欧洲市场腹地的深入。借助狼爪在大本营欧洲的影响力,安踏有机会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安踏的厉害之处在于对机会的敏锐嗅觉,而多品牌运营战略则能最大程度让安踏实现对机会的捕捉。从FILA的运动时尚到始祖鸟的户外浪潮,有趣的是可隆、迪桑特在体制内受欢迎,而这两个品牌布局也更倾向于北方,尤其东北。不管吹起哪阵风,安踏都有相应的品牌向市场输出供给。一定程度上,安踏像服装领域的字节跳动,多业务布局,内部业务间赛马,最终目的是吃到市场份额,保持高营收规模和增长效应。
而这种构建品牌帝国的模式更像LVMH,尽管远没有像LVMH做到航空母舰的程度,毕竟奢侈品的概念远比运动的容量更大。但手段极其相似,抄底然后运作后升值涨价(例如LVMH收购箱包品牌RIMOWA后大幅涨价),LVMH和安踏一样非常看重那些拥有独特社群且正在上升期的品牌,并且形成一种多维度“共生”的协同效应。
不过不同于LVMH的数次折戟,目前安踏在收购子品牌上几乎没有失手,从成功率来看,似乎安踏还更胜一筹。
不过,安踏想要重新做起狼爪的难度不小。
毫无疑问狼爪早已过气,甚至每况愈下。它有辉煌的过往,1981年创立于德国,产品线涵盖徒步、自行车、滑雪以及露营等场景,在欧洲市场颇有竞争力。但最近20年,这一品牌四度易主,估值一路下滑,巅峰时的标价达到7亿欧元,上一次被收购的价格跌至4.76亿美元。
2024年,狼爪彻底退出美国和俄罗斯市场,同年还更换了中国区总经理。作为中国户外人群较早接触的专业品牌,狼爪的中国市场销量一度占到全球销量的21%。但近些年,由于对渠道的粗放管理,以及品牌在竞争中失势,彻底失去新一代年轻人,狼爪在中国市场也江河日下。
现阶段狼爪在中国的渠道主要靠直营门店、电商和第三方分销公司。巅峰时期狼爪在中国有700家门店,现在只有36家直营店,而且大部分(10家)分布在奥莱等非核心商圈。体育咨询公司关键之道创始人张庆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因存货周转及渠道管理等问题,过去数年来,狼爪的品牌力呈下滑趋势。
另一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户外竞争异常激烈。与狼爪处在相似定位的Columbia,2024年在中国获得超过20%的增长,北面2024年Q4在大中华区的增长也达到15%。还有Monbell、Goldwin等日本品牌,早已火遍小红书。狼爪面对的是空间并不算大的市场夹缝,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重新回到消费者视野。
好在安踏有着亮眼的点石成金记录。FILA在被安踏收购前连年亏损,几乎就要砸在百丽国际手里。安踏用了十年时间让FILA实现逆袭,这期间一直没有公布FILA业绩,直到2019年半年报才进入财报,一亮相,就是71.5%的高毛利,79%业绩涨幅。
2024年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终于盈利;在安踏的运作下,其他品牌(可隆迪桑特为主)的业绩从2018到2023年翻了五倍还多,从原先的1.6亿亏损做到2024年30.5亿经营利润。
以DTC战略为核心,超强的渠道能力和营销能力,本土化的设计方向,是安踏赋予每个品牌的核心势能。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一层,被安踏系品牌瓜分。不断开大店,而且能深度运营好门店是安踏的核心优势。始祖鸟早就探索出了亿元大店的规模,迪桑特的整体店效已经到了240万元,可隆的店效达160万元。
产品的本土化也非常重要,迪桑特总裁是95年出生的丁少翔,他做出的重大改革是彻底本土化:在华业务安踏全权操盘,产品与日本完全差异。其余股东只是财务投资,不参与经营层面的核心决策。据媒体报道,迪桑特自产商品比例已超过80%。如果对比可隆在韩国和中国的产品,消费者甚至会认为这不是同一家品牌。
狼爪首席执行官Matthew Jung曾提到,中国本土户外品牌的优势是设计、零售尤其是数字化零售体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舍得在营销等方面重投入。这是狼爪的劣势,但恰好是安踏的优势。狼爪需要借助安踏彻底推翻重建自己的渠道,也要在核心面料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重新梳理产品思路,更得找到营销突破口。
Columbia在过去一年的营销动作十分值得借鉴,出色的代言人选择(蒋奇明和文淇),优质的社媒传播内容让这个老牌户外品牌回到年轻人视线里,有网友曾打趣说到:“蒋奇明的 vlog,Columbia 的新策略”。当然,安踏系户外品牌的营销并不依赖代言人,令人印象深刻的只有Salomon和白敬亭的合作案例。在狼爪身上,安踏还需要摸索更多的创意尝试。
早先,狼爪的高管曾说,“我们的任务是把品牌介绍给下一代,让它重新焕发活力。”这项未竟的历史使命,如今落在安踏身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