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郑州》郑州城市记忆
前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郑州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近年来,随着郑州地区如老奶奶庙 、织矶洞、斐李岗、大河村等遗址考古发现,说明了郑州是中华古人类和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
我的母校南学街小学韩维周老师(1908~1961),1950年秋,在郑州二里岗捡到了几片模样怪异的陶片,并发现一些绳纹灰陶碎片和磨光的石器。韩老师凭借着渊博的考古知识积淀,直觉告诉他,这绝不是一般的陶片和石头,经考古学家鉴定为商代遗存。后来,经多年考古发掘,郑州市管城区地下埋藏着一座3600年前的商都遗址,2004年11月1日,中国古都学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古都学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郑州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古都,郑州被列入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并加入了世界历史都市联盟。
两周时期的管国、郐国、郑国、韩国等诸侯国均建都于此。隋唐时期的南北大远河“通济渠”起始于郑州。郑州为宋代的西辅,郑州的城门、夕阳楼、开元寺、舍利塔等建筑,均在此时所建,可想当时郑州该多么繁荣。
后来因黄河经常泛滥,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南迁北移,郑州从此沦落成了一座小城。
解放路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解放后修筑的第一条路, 取名“解放路”。
金水河故道由西向东流经郑州市区,北岸是迎河街,南岸为顺河街,西段至铭功路口曾有一座铭功桥,桥西边是慕霖路。
1939年金水河人工改道至城外后,故河道成为一条泄洪排污的臭水沟。郑州解放不久,于1949年8月,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人民政府首先填平了这条臭水沟,拆除了铭功桥,与西段的慕霖路打通,将迎河街、顺河街合并,建成了一条长971米、宽23米宽的水泥马路,街心还设有2.84米的花坛。此路是郑州当时最早最宽的大马路,堪称郑州“第一路”。此路东端修建了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成为郑州的地标性建筑。
1954年五四青年节晚上,郑州市青年团在解放路上组织了一场全市中学生集体舞活动。成千上万中学生汇集在解放路上,音乐响起,整个解放路淹没在舞动的人群里,场面十分壮观,至今难忘。
如今解放路已向西延伸,跨铁路斜拉式大桥于201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铁路东西变通途。
郑州市人民公园
解放前,郑州市没有公园,仅有几处绿地树林,如西郊的碧沙岗陵园、陇海花园、北郊的苹果园。二十世纪50年代初,郑州开始着手筹建城市园林公园一一人民公园。
这里原是杂草丛生的乱葬坟地和污水坑。1951年,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先后开挖了东湖和青年湖,引入金水河水,修整堤岸,堆土造山,建桥铺路,栽花育草,植树造林,还修建了5个自然风情的亭子,并将胡公祠和彭公祠纳入其中。
1952年8月1日人民公园对外开放,这是郑州市区内第一个初具规模的园林。许多老郑州人都曾在公园内游园散步。许多儿童在公园内滑滑梯,荡秋千。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在公园内谈情说爱,许下终身。
人民公园中央有座莲花造型的喷水泉池,环绕水池是郑州最大的公共露天舞场。二十世纪60年代盛行跳交谊舞,每到周末,这里都要举行交谊舞会。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舞曲响起,人们围着莲花池翩翩起舞。我在外省读大学期间,每年暑假回郑,都会约几个同学,在这里跳上几曲,好不惬意。
记得有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几个同学去人民公园半圆形的音乐台看露天电影。突然下起大雨,大家纷纷跑进公园茶社躲雨。此时,茶社内正在举行婚礼,一时有点尴尬。主持人立即招呼大家,每人发给两块喜糖。使我意外地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社婚礼。
50多年来,人民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95%,公园内有10个风格不同的景点,成为市民们踏青、观花、赏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沙城变绿城
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在郑州城外形成了一座座大沙丘,秋冬风季,沙尘飞扬,弥漫了整个郑州城。早上起床,桌子上落满了一层沙尘,可以用手指在桌面上写画。上学路上,睁不开眼,张不开口,我们小时候,帽沿上挂一副防风镜,成为当时学生们的“标配”。
史隆甫先生河南武陟县人,1924年考入法国公共工程大学,1929年学成回国,曾在开封中州大学执教。他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志向,在郑州城北开办了“南阳面粉厂”。1949年3月他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加紧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51年1月,史隆甫先生被选任为郑州市副市长,主管农林、水利和城建。
1951年春,郑州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开展治沙、造林的决定》。郑州市经过三次大规模群众植树活动,郑州城外的沙丘逐渐被灌木丛覆盖,流沙得以控制。现在随着城市建设大量用沙,沙丘早已消失,现在这里已建成了郑东新区。
泡桐树长得快,曾作为郑州的行道树,但泡桐树不美观,风吹易断不安全,史隆甫副市长根据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又有留学法国的经历和见识,提出引种悬铃木类树种,俗称“法国梧桐”。
在市委书记王黎之,市长宋致和的支持下,他亲自率队赴上海原法租界考察,并引进几十万株法桐树苗和树枝条。先在规划中的文化路两侧试种,长势良好,后来在“行政区”和“建设区”广为推广种植。
1958年,郑州城区公共绿化面积已达193公倾,人均3.92平方米。郑州城被淹没在绿色树海中。人民路上的法桐林荫道成了郑州一景。1959年12月在全国绿化工作会议上,郑州因绿化覆盖率居全国之首,被授予“绿城”美名,“绿城郑州”从此叫响。
“行政区”
1953年的春天,我约上几个初中同学去北郊春游,兴尽回城。此时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误入了一片建筑工地,到处在挖地基盖房子,一时迷失了方向,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出了这个迷魂阵。
此后不久,这里平地起高楼,很快建成了一片新城区,后来才知道,这里是为省会迁郑筹建的省府区,当时老郑州人习惯叫它“行政区”。
郑州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54年10月,分四批由开封迁往郑州。
为了迎接省会迁郑,沿金水河修建了一条宽敞的东西大道,取名“金水路”。在这条大路上,省委办公楼、河南军区大院、河南展览馆、河南饭店、中州宾馆相继建成。从老城向北远眺,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中式古典楼群,像一座座宫殿。
“ 文化区”
现在繁华的农业路当时是远离城区的北郊农村,1953年开始,这里相继建成了郑州-高(现郑州一中)、郑州二高(现郑州十九中)、郑州幼师等学校,被人们称为“文化区”。1956年2月,河南农学院由开封迁郑,校址设在这里,这里渐成街道,农业路因此而得命名。我是1954年考入郑州一髙的,回城的那条乡间土路,便是现在的文化路。
“建设区”
1953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来到碧沙岗西北方向的农田里植树。当时很纳闷,为啥在好好的庄稼地里种上一排排树苗。
我国“一五”期间,郑州迎来了大规模工业建设,在这里一座座纺纱厂拔地而起。从东向西,郑州国棉五厂、四厂、三厂、一厂、六厂、纺织机械厂、印染厂依次排开,西郊新城区迅速建成。郑州人称它为“建设区”
棉纺厂南侧盖起了一座座苏式小楼,灰砖红瓦,木质地板,卫生舒适,这是纺纱厂工人的家属区。家属区南修建了一条郑州最宽的大马路,取名“建设路”。那时,老郑州人习惯将这个铁路以西的新区称为“建设区”。
为了支援内地经济建设,来自上海、江苏、武汉,穿着时尚操南方口音的纺织工人涌进了郑州,改变了老郑州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就连郑州人说话的音调也发生了一些微小变化。
过去郑州人买肉怕带骨头,此时排骨肉却成了抢手货。过去菜市场上少有人问津的鱼、虾等水产品,此时倍受欢迎。每当下班笛声响起,下班的青年女工们谈笑风生走出工厂,棉纺路顿时热闹起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老城巨变
随着解放路上的自来水厂和水塔建成,郑州人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西郊由前苏联援建的363电厂建成发电,给郑州带来了光明。二七路上河南人民剧院、郑州市百货大楼、邮电大楼、解放路上的手工业大楼、新华书店,以及东大街大十字街口的红旗百货大楼相继建成营业,钱塘路普乐园旧址上建成了庄严的二七纪念堂,郑州的市容市貌煥然一新,成为国家省会大城市。
广州大酒店、艳芳照相馆、京士照像馆等南方大城市的服务行业搬迁到了郑州,郑州突然变大啦!变“洋”啦!。1956年郑州大学在西郊建成,河南医学院迁郑,结束郑州沒有大学和没有大医院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郑州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老郑州人谈起来仍是津津乐道。
郑州第一台公交车
随着西郊人口猛增,去西郊的交通十分不便,要走铭功路,经二道街,跨越京广和陇海两个铁路闸口。若遇上机车调度,火车进出站,只得耐心等待。一旦闸口拦杆抬起放行,人们争先恐后通过。开通公交车迫在眉睫。
1954年1月19日郑州公交公司成立时,1954年2月1日,郑州有史以来第一辆公交汽车由司机周祥师傅驾驶,满载31位乘客,从二七广场出发,开往西郊建设路上的纺纱厂,市民们欢呼雀跃。
郑州第一辆公交车是从河南省西华黄泛区农场调来的,美国六轮道奇T110汽油货车花费了4500元,由武汉中南汽车厂维修改装而成,大家将这台笨重地老车叫大鼻子车。
首开了火车站至国棉一厂为1路公交车,后来相继开通了南阳路上的3路、文化路上的6路、以及2路环行公交车。
随着上跨铁路的金水路高阳桥修建,以及中原路和陇海路地下道修通,随着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逐渐增加,1979年郑州无轨电车投入运营,郑州城市交通才得以改善。
新征程
郑州随着米字型高铁和高速公路中心形成,郑州航空港和国际班列开通,买全球、卖全球,郑州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人口破千万,年产值过万亿,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
郑州黄河风景区,贾鲁河、金水河,熊儿河等风景带相继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樱花园、梅花园、月季国、街心花园星罗棋布,郑州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
郑州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个宜居的城市,假若您来自江南水乡,漫步郑州的贾鲁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河畔,好一幅南国风光。北龙湖水域宽阔,湖水清澈,留住了天鹅,堪与西湖媲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郑汴同城推进,郑州城市框架拉大,城市快速路建成,地铁成网,城际火车开通,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快㨗的交通和大都市的舒适与繁华。
假若您来自沿海大城市,在郑州中心商务区和北龙湖金融岛,您会感受到现代化城市气息。如果您来自海外,郑州航空港方便您的出行。
郑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移民城市,无论您来自天南地北,到了郑州,说上几句郑州话,便成了郑州人啦!郑州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这里没有地域歧视,您爱郑州,郑州就会接纳您,欢迎您。
